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广西的风俗有哪些,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有哪些?

广西的风俗有哪些,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有哪些?

发布 2024-02-04 20:06 来源 用户推荐

广西的风俗有哪些目录

广西风俗有哪些?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有哪些?

广西有啥传统文化?

广西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有跳春牛、打扁担、吃年粽、供糖果、敲锣打鼓等。

1.舞春牛: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独特的习俗之一,人们编织竹条画牛眼,两人进入布底模型中,模仿牛的动作进行表演。后面通常有一个拿着犁架的男人。舞春牛人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春牛歌,给人们带来歌声和欢笑。

2.打扁担:是流行于广西马山、都安、东兰、南丹等县的壮族习俗。一般是妇女运动,人数以四、六、八、十人不等,双数为宜。围着长椅,拿着扁担,双手拿着扁担的半山腰,模仿打谷、轮车、插秧、种椿米、织布、赶牛、下地等劳动活动,敲锣打鼓,配合着声音,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3.吃年粽:广西的年粽,包括叉烧肉和五花肉、栗子和各式大米。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寓意是年年高(粽)。年粽象征大地,绿色表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茂。

4.糖果祭灶: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人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尽心,都由灶神上苍奏玉帝明,为全家降福消灾可以幸免。

5.抢烟花:在一些地方,有抢烟花的习俗。

6.打铜鼓:广西有些地方有打铜鼓的习俗。

以上是广西部分地区的独特风俗,如果对其他地区的风俗有兴趣,建议查阅相关书籍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广西风俗有哪些?

1、三月三歌圩:是壮族传统歌节。

又称三月三、歌圩,壮语是窝埠坡、双龙出身者。

指到田地或岩洞外面唱的歌,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

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选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在村子里,主要是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2、栏杆:也叫木楼。

有壮、侗、瑶、苗、汉。

大多数都是双层的。

楼上一般是3天或5个房间,有人住。

底层为木楼柱脚,以竹片、木板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

还有阁楼和附属建筑。

大多数沼泽地都是依山而建,面向原野,视野很好,日照也很好。

一个村一个群,整个肜肜,雄伟壮观。

几个村子的家家户户都连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

3、牛魂日:时为阴历4月8日。

也叫脱轭节,流行于桂北龙胜一带的壮族山村。

据说这一天是牛王的生日。

把牛的轭脱下来,洗净身体,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

牛栏打扫干净,铺上干稻草。

不允许使役,不允许鞭打,让牛唱山歌,给牛吃乌米饭。

过去,有些村子有庙宇,逢年过节,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吃饭。

4、壮姑夏装:壮族妇女的传统夏装,青色,用材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丝和洛纶。

上衣的设计是平领,对襟,中袖。

中领系两片抹布,工艺精巧,有蝶形、菱形等形状。

袖子的中部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线和配色都很讲究,花的形状也多种多样。

5、壮族婚俗:在龙胜县龙脊壮族一带,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子、拆桥、唱歌等独特的婚俗。

新娘出嫁时,通常由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性或女儿的父亲背着新娘出嫁。叫做背新娘。

把新娘的鞋脱下来,让她到门外再穿上,就表示脚印已经出来了,正往夫家去。

也暗示着小姐不愿意离家,让人背着她。

扩展资料:关于广西的风俗有:

舞春牛是广西独有的习俗之一。

“春牛”是用竹片巧妙地编织而成,牛头和牛角上贴上棉纸,画上牛眼,牛身用黑布或灰布制成。

跳牛的人敲锣打鼓,在村子里表演。两人钻进布底,一个扶着牛头,一个弯着腰摇着牛尾。

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的,他们所到之处都能听到欢歌笑语。

跳完舞就从上村到下村,从元旦到元宵节。

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喜悦,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有哪些?

农历三月初三,在广西,这一天不仅是壮族传统的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祀祖先,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一到三月三,壮族的青年男女就聚在街上唱歌,在河边吃饭。

其次是抢枪、掷绣球、庆祝绣球、打扁担、吃五色糯米饭等活动。

农历三月三日,又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为典型,自古以来都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说,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生的日子。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的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祀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一到三月三,壮族的青年男女就聚在街上唱歌,在河边吃饭。

此外,“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

1、是包五色糯米饭

节日前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五色糯米饭和鸡蛋。

人们采来红兰花、黄饭花、黄吉、红叶、紫蕃藤等,用汁液蘸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据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地方。

吃了这样的饭,人丁兴旺,身体强健。

2、烟花。

农历三月三和入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组织民间自发的抢烟花运动。

参加抢花炮的每个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阵、快冲等方式冲向对方炮台,以进花炮计算得分。

由于规则与西洋橄榄球相似,所以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铁制圆环,用红布或绢缠在一起。

比赛场地一般设在河边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限队伍,每次必打一枪,三枪结束。

3、绣球花传情

歌圩绣球花是小姐们在节前制作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全部都是丝织品:12个花瓣连成一个圆球形,每一个花瓣代表一年中某个月份,上面是的月花绣着。

也有做成四方形和多边形的。

里面有小米和棉花的种子。

球上有丝带,飘落着穗和装饰的球,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每个壮家都是“打堂”的演员,女子的动作轻盈优美,男子的动作有力有力,自己娱乐的“打堂”,寄托着壮族人民丰收的愿望。

扁担舞有二人舞、四人花服、多人花服等多种形式。

很多舞者都是双人舞。

表演者手持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打着节拍敲打扁担。

5、爱上唱歌

“三月三”是唱男女青年进行交往的好时机。

到了歌圩,几十里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一边向歌者请教,一边和喜欢的姑娘对唱。

一般是男人主动唱“游览歌”,物色对象,遇到合适的对象,唱邂逅之歌、邀约之歌。

女人愿意的话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问歌,互有情谊,唱爱慕之歌,交情歌。

歌词都是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对眼前的年轻人的才华和唱歌的才能感到满意的小姐,偷偷地把怀里的球送给意中人,“他”送去了手帕和毛巾之类的东西,因为歌更甜,所以要了。

广西有啥传统文化?

广西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1、武鸣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歌圩是壮族的传统,在广西各地十分广泛。

其中,武鸣三月三歌圩以规模宏大、特色鲜明著称!从2011年开始,武鸣区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歌圩晚会。晚会以骆越族文化为主线,展示武鸣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三月三日这一天,武鸣大街小巷都成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除了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放烟花、跳竹竿舞等壮族的传统娱乐活动。

2、宾阳炮龙节

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

宾阳炮龙祭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举行,数十万当地人和游客一起祈福。

宾阳炮龙节有具有宾阳民族特色的舞狮队、威风凛凛的龙鼓队、仙马、壮锦、彩凤、游彩架、踩高跷等民俗展示。

3、隆林彝族火把节

隆林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晚”、“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6月24日举行,这一天彝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点燃火把,手拉手围成圆圈,载歌载舞。

4、牛王节

桂西沙里每年农历十月十二日都会举行热闹的牛王祭。

每到牛王节,莎莉人都会身着盛装,吹起牛角,奏起唢呐,扛纸扎牛头模型和祭品,为牛披红,载歌载舞,举行各种节目应。

这个节日的高潮是牛王争夺战,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主人放开缰绳,两只公牛向对方低下头,开始激烈的厮杀。周围的观众都屏住呼吸看着。

5、金山花炮节

崇左市的左州金山花炮节是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花炮节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举行。

这一天当地的人们会举行盛大的观音参拜。请身着盛装的金山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把神像搬出来,把观音菩萨送到寺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