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南通人上灯的风俗,初几上灯初几落灯

南通人上灯的风俗,初几上灯初几落灯

2024-02-04 20:09:24 来源 共享网站

南通人上灯的风俗目录

在南通,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初几上灯初几落灯

在南通,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过去叫上元节。

旧俗正月十三点灯,家家挂红灯,十八落灯,从十三到十七,谓之五夜元宵,又称灯节。

这几天的晚上,镇上的孩子们拉着电灯成群结队。

寺庙里的彩灯非常华丽,还有猜灯谜的活动。

1934年(民国23年)以前,每逢元宵节都会举行灯亮会,许多彩灯在锣鼓声中一个接一个地从大街上走过。

上灯、闹元宵、落灯三夜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元宵菜肴丰富。

元宵之夜,农村还会驱除昆虫。人们在自己的田里挥舞着绑着芦笋的火把,焚烧田里、路边和沟渠里的枯草来驱除枯草。

从50年代开始,元宵节祭祖已经不常见了,很多人家都是一家人一起吃饭,玩灯笼还是孩子们的乐趣。

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玩的灯也变得现代化了。有电瓶照明,也有很多塑料制品,除了兔子、鱼、虾、蟹、蛤蟆等传统物品外,还有飞机、火箭、地球仪、五芒星等,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随着越来越多的烟花竞相绽放,夜空五彩缤纷,地上欢声雷动,一些成年人也加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元宵节城隍庙的360个灯笼被称为“江北奇观”。

小的是八角、印方、宫墙诸彩灯。

灯、丝绸、地毯、水晶玻璃装饰的东西,令人瞠目结舌。

赏灯是人们怡然以友的机会,文人学士也在这一天猜谜是心心相惜的雅事。

初几上灯初几落灯

正月十三点灯是什么意思?

其实正月十三日是上灯节,正月十三日上灯的意思是民间在这一天在灶下点灯,称为灶灯,其实正月十五日是近花灯日,各家都试制好灯,才被称为灯头日。

在南通,过去从正月十三日开始点灯,十八日灭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的说法,也有点灯后由圆子掉灯面的说法。

城隍庙里看灯的人络绎不绝。

所以,正月十三日是黎明。

正月十三的灯什么时候熄?

正月十三日开灯,正月十五就会迎来元宵节,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月十三日开灯,正月十八日灯落,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利。

所以,正月十八点落灯的日子。

正月十三有什么习俗?

正月十三有转龙灯的习俗,那天晚上像灯海一样热闹。

这时,家家户户都要点灯、上香、放炮。

街上更是热闹非凡,好几盏老龙灯、滚龙灯,连孩子们玩的龙都出动了,龙飞龙腾,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因此,正月十三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