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秋分有什么风俗活动,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秋分有什么风俗活动,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来源 网络 时间2024-01-23 18时

秋分有什么风俗活动目录

秋分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秋分有什么风俗

祭秋。秋分在古代是传统的祭月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传统。后来因为秋分节气当天不一定是满月,便改至农历十五的中秋节为祭月节。在部分地区,人们还会在秋分时祭祀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竖蛋。早在四千年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习俗,一些地方在秋分这天会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

吃秋菜。在部分乡村地区,人们有在秋分时去田里采摘野菜的习惯,采回的秋菜一般和鱼片一起“滚汤”,名曰“秋汤”。喝了据说能够保佑家宅平安,家里的人都会健健康康的。

送秋牛图。秋分这天,还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是在二开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全年的农历和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

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还有“粘雀子嘴”的习俗,即每家在吃汤圆的同时,而且还要煮十多个没有馅料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

放风筝。秋分时节,也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风筝有许多种类,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和月儿光风筝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对其中某项感兴趣并希望深入了解其背景、意义或起源,可以查阅与该风俗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民俗学研究资料。

秋分传统习俗

秋分时节,有很多的习俗,比如秋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风筝,做面雀等,在很多地方依旧延续着......

1、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秋分这天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2、送秋牛

送秋牛其实就是送秋牛图。

所谓“秋牛图”,是在二开的红纸或者黄纸上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的图样,预示丰收。

送秋牛图的人都是一些民间说唱的艺人,也叫“秋官”,俗称“说秋”,言词虽然随口而出,但是句句押韵动听,类似于现在逢年过节到家门口拉琴说唱福禄寿发财之类的,主人高兴了就给红包。

3、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一些地方的风俗会做米糕或汤圆,除了自家食用之外,还要特意多做一些没有馅儿的糯米圆子,用竹签串上插在田间地头,喂食给麻雀吃,希望用糯米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免得它来破坏庄稼,确保粮食收成,称之为“粘雀子嘴”。

过去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用糯米做成“面雀”拿给小鸟吃。

无论是精致的面雀,还是简单的糯米圆子,都寄寓着人们对丰收的美好愿望。

4、竖蛋

秋分时节有着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具体做法便是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每年的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会有做“竖蛋”的试验。

据说能把蛋竖立起来的,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好事连连。

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一天,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处于平衡状态,鸡蛋容易竖立起来。

5、候南极

在“秋分”的众多习俗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叫做“候南极”。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南极仙翁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春分过后,更是完全看不到。

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为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

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

所以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

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凌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若南极星出现,则世道安宁。

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秋分”与“春分”在古人看来,这个“分”都有着对半平分的意思,我们知道的成语“平分秋色”就是表明了这一层含义。

因此,也导致这两个节气的一些习俗基本相同,比如竖蛋、调节度量衡、祭祀天象(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等等。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风俗。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风俗

1、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3、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4、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秋分有什么风俗

1、秋祭月,是一个古老的秋分习俗,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

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相对地球的光照位置的节气时间段,不一定都有圆月。

秋分属于太阳历。

而祭月是晚上对着又圆又大的月亮才美,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

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也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

2、吃秋菜,听起来像“秋天的菠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