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月亮有关的风俗,关于祭月的风俗

月亮有关的风俗,关于祭月的风俗

参考 其他 时间: 2024-01-21 23时

月亮有关的风俗目录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关于祭月的风俗

1. 祭月、拜月:这种习俗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2. 赏月: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3. 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逐渐成为家人团聚的象征。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4. 玩灯笼: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

5. 猜灯谜:这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智慧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男女参与,同时也是传播爱情佳话的好机会。

6. 回娘家:在某些地方,回娘家的媳妇要在中秋夜回到夫家,寓意家庭圆满和吉庆。

7. 拜月老:年轻人相信中秋之夜是月老专门为促成情侣相会的时刻,他们会对着月亮祈祷,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这些习俗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热爱和敬畏,以及追求家庭团圆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展开全部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

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

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

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

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

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

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

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关于祭月的风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壮族地区,中秋节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一、祭月-道具

  1 祭桌或祭几一张。

普通的小桌即可。

  2 草席若干条。

行拜礼之用。

普通草席。

上可加软垫。

  3 香炉一盏,香若干。

普通小型香炉。

  4 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

  5 红烛两根。

照明、烘托气氛及点香用。

  6 普通的酒一瓶.酒爵三只。

酒杯亦可。

  另外就是:月饼、猎取节日野味、糯米圆饼、饮酒、瓜果、毛豆、鸡冠花

  二、祭月-程序

  “坐”,就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兴”,就是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缓缓拜手(手至地,头贴手),再缓缓起身;平身,就是双脚同时,从“坐”的姿势站起来。

  祭桌正前方摆着香炉,香炉两边大红烛摇曳着红色的烛光,切成莲花状的西瓜、 月饼、柑橘、葡萄分列在祭桌上。

  祭月活动正式开始,主祭坐在红地毯上,从执事手中接过3炷香,许愿后,插在香炉中,连续重复了3次后,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

接着,主祭借助烛光,向月亮的方向朗读祝文,祝文写着“时维丙戌年仲秋,诚炎黄儿女……兹呈斯文,祀於神灵,维伏尚飨!”,然后,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

  三、祭月-方式

  火龙追月表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