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号风俗,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来源 用户推荐 发布 2024-01-22 03时六月一号风俗目录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是专为保障儿童权利设立的节日。此外,2000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经征求其他国家的意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世界牛奶日”,主题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增强人民体质。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
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线裤)。
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
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2、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粽,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方状等。
其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4、洗草药水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6、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7、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
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风筝,即纸鸢。
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8、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
端午也是最为合适的制药时间。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合诸药”条引《琐碎录》“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腊日、除日前三日合药,可久不歇气味”,是说端午时所合之药的药效会保持很久。
端午所制之药以菖蒲酒、艾酒、雄黄酒较为普及。
9、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
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