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畲族风俗,畲族的风俗习惯
参考 共享网站 日期:2024-01-22 01:31宁国畲族风俗目录
畲族的过年风俗习惯 100字
畲族的风俗习惯
宁国畲族的风俗主要有畲族民歌和畲族婚嫁习俗。
1. 畲族民歌:畲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语音和礼仪习俗,以歌叙事、传情、表达喜怒哀乐,世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民歌体系。
2. 畲族婚嫁习俗:是畲家风情活动中最有特色、最富有情趣的民俗活动,也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婚礼过程中,喜庆是主调,歌舞是主场,新郎新娘是主角。其中,“拦赤郎(杉刺拦路)”是婚礼中的一种习俗,婚期前日,男方组成的迎亲队伍在走到新娘家门前时,会被一群女性以杉树刺拦住,通过赤郎赤娘对歌、把三碗酒,嬉闹一番,媒人要放鞭炮,递去红包,赤郎小心地把刺挑开,女方接过礼担,方可进村。俗称“拦赤郎”。
此外,宁国畲族还有“三月三”歌会系列活动,通过山歌、舞蹈、婚嫁习俗、畲族运动会、畲族篝火、美食等形式弘扬畲族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如需更多宁国畲族的习俗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民俗书籍或咨询当地畲族居民。
畲族的过年风俗习惯 100字
1、扫尘 2、贴春联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4、年画 5、守岁 6、放鞭炮 7、拜年 压岁钱 8 、蒸年糕 9、包饺子
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