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东山的风俗,东山县过春节习俗
参考 开源网站 时间:2024-01-22漳州东山的风俗目录
关于东山岛除夕的习俗或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帮帮忙!
东山县过春节习俗
漳州东山岛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下面将列举其中三个活动:
1. 正月十五前家家户户蒸制甜粿。这是在元宵节的预备活动,人们在节日之前蒸制甜粿以备元宵节凌晨拜天公。
2. 关帝信俗。千百年来,关羽,集忠义于一身的英雄,倍受东山人崇敬。唐代陈政、陈元光父子开拓闽南,引入关公香火,从而关公的形象,倍受东山人崇敬。明郑成功带上关帝庙的香火,渡海作战,收复台湾,施琅将军也同样把关公香火带上战舰,出师台湾,统一祖国。由此,关帝庙也在台湾建立起来。
3. 铁枝木偶戏。这是一种元代从中原传入广东惠来、海丰的戏曲形式,也是东山岛的传统表演艺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阅读与漳州东山风俗有关的文献、资料等。
关于东山岛除夕的习俗或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帮帮忙!
漳州东山岛民俗
除 夕
每年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二十九或三十日),称“除夕”。
外出者须于除夕前回家团聚。
农十二月中旬到二十四间要进行大扫除(闽南语“扫尘”意含除“晦气”纳新禧之意),贴春联。
除夕晚,全家大小围桌会餐,俗称“围炉”。
如有亲人外出未归者,要留空位,放上碗筷、酒怀。
桌上摆和菜,人人都要品尝。
团圆宴上所吃的菜肴都有某种象征意义。
如韭菜(方言“久菜”)意为年寿长久”;而波菜不切段,整株煮着吃,寓意“长寿”等等。
除夕晚上,长辈要给家中未成年的晚辈分压岁钱,表示袋子里有钱可过年。
屋里整夜亮灯。
午夜12时,燃放鞭炮,喜迎新春。
禁忌打破东西和说不吉利的话。
元 霄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过大年”,也称“灯节”。
历史上此节日多有举行迎神会,家家张灯彩。
元霄夜,还有“看新娘”的习谷。
这一天还有蒸年糕习谷,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
新中国成立后,“迎神会”“看新娘”等风俗已废除。
元宵节期间,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等文娱活动和迎春灯会。
东山县过春节习俗
各个地区的春节大多有相同,一般一些习俗是所有地区都会有的。
春节是中国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大多数都会过的习俗如下: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漳州当地的春节习俗: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
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