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山风俗,基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注意事项?
时间:2024-01-22 来源 会员推荐基诺山风俗目录
基诺独特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基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注意事项?
基诺山风俗
一、宗教信仰
基诺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他们相信灵魂不灭。每个家庭都有一座供奉祖先的“家庙”,里面供奉着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祭祀。此外,基诺族还有一些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表现,例如对龙、蛇、鸟、树等神灵的崇拜。
二、婚姻习俗
基诺族的婚姻习俗独特,主要采取“抢婚”的方式。青年男女通过“串姑娘”的方式互相了解,男方看中女方后,会组织亲友团在夜晚到女方家中抢亲。抢亲成功后,男方会向女方家中送去礼物,表示歉意和感谢。基诺族青年男女的婚龄一般在十五岁左右,婚礼仪式隆重,有送亲、迎亲、喝喜酒等环节。
三、丧葬仪式
基诺族的丧葬仪式十分简朴,他们会将死者安放在竹筏上,然后顺流而下,让其自然漂走。同时,他们也会举行一些悼念活动,如唱挽歌等。
四、节庆活动
基诺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基诺族人会点燃火把,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唱歌跳舞、品尝美食等。此外,还有“新米节”、“狩猎节”等传统节日,都反映了基诺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五、社交礼仪
基诺族人热情好客,尊重长辈和客人。在社交场合,他们讲究礼貌,注重谦逊和谦让。同时,他们也注重家庭关系,尊敬父母和长辈,照顾家庭成员。
六、农耕文化
基诺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他们种植稻谷、玉米、棉花等作物,饲养猪、鸡等家禽。在农耕文化中,他们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利用,采取轮作、施肥等措施来保持土地的肥力。同时,他们也注重水利建设,修建水渠和灌溉系统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要求。
七、饮食特色
基诺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食,搭配各种蔬菜和肉类。他们喜欢吃烤肉、炖汤等美食,同时也喜欢喝自家酿造的米酒。在饮食方面,他们注重口味和营养的平衡,也注重节俭和环保。
八、手工艺品
基诺族的手工艺品独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竹编工艺品。他们用竹子编制各种器皿和工艺品,如竹篮、竹席、竹笔筒等,既美观又实用。此外,他们还会制作草编、木雕等手工艺品,都体现了基诺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九、歌舞娱乐
基诺族的歌舞娱乐丰富多彩,他们善于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歌舞中,他们使用各种乐器和歌曲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同时,他们也喜欢观看歌舞表演和参加歌舞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社交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十、狩猎文化
基诺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狩猎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使用弓箭、弩等工具进行狩猎,采取各种策略和技术来捕捉猎物。同时,狩猎也是基诺族男子成年礼中的重要仪式之一,通过狩猎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在狩猎中,他们也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基诺独特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重要节日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
巫师有两种,一为“布腊包”,一为“莫丕”。
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
巫师会比较简单的占卜术,并兼行草医。
“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
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租过年。
过年时间不固定,一般由“卓巴”、“卓生”决定,当“卓巴”擂响”(大鼓)时,就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全寨男女老幼就涌到“卓巴”、“卓生”家旁边载边歌载舞,欢庆新年的到来。
风俗习惯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
基诺族主食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和菌类及其自产的蔬菜瓜果。
肉食以牛、猪、狗、鸡为主,男子猎获的动物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
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不结实又不利于防火的茅草顶竹楼了。
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过去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
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
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
一般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
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
基诺族的丧葬一般实行土葬,挖独木为棺,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
死者生前的全套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富者还埋入一铜锅银子。
墓表搭盖竹楼,内设竹桌,死者家属每天到竹房献饭3次,祭供1—3年,然后拆竹房。
由于公共墓地很少,又不能随意扩大,故基诺族有在前人墓穴中埋入新棺的习俗。
孕妇、精神病患者死亡,实行火葬。
基诺族夫妇不合葬。
其他的一些~~文化艺术基诺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
在神话传说中,流传较广的是《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等。
前者叙说的是基诺族的创世纪,洪水故事和兄妹成婚。
后者叙说的是尧白造天地后,撒茶籽在基诺山,使基诺族以种茶谋生。
民间故事有反映纯洁爱情的《两个小伙子》,有反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宝刀和竹笛》、《猴子和人》、《大姐和四妹》。
基诺族诗歌分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反映的内容广泛,格调含蓄而真切,生活气息浓郁。
基诺族民间音乐也相当丰富。
民歌有叙事歌、山歌、贺新房歌、哄娃娃歌、儿歌等。
主要乐器有口弦、“毕吐鲁”——二洞箫和二胡、“七柯”(用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塞吐”(大鼓)、硭和钹等,基诺族人民喜爱歌舞,从小学习传统曲调,成年即兴填词,对歌。
在节日和一些重大仪式期间,载歌载舞,舞蹈动作一般较简单。
基诺族还有精湛的刺绣艺术和竹编工艺艺术。
基诺族妇女在衣饰、挎包、手帕及送给情人的腰带上,刺绣上精美的图案,做工精致,花纹匀称。
人口为约20899人。
基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注意事项?
基诺族风俗的注意事项也就是禁忌如下:
祭礼禁忌:
祭鬼之供品,忌人触摸,认为有鬼附其上,装换龙门后3天内,任何人忌入村寨,寨人须安静相处,不得打架,吵闹、爬树等; 求雨祭大龙时,禁止妇女出门; 每年农历二月“木嘎”(硬日了)在寨外举行祭“白猪”仪式。
仪式毕,所剩食品由祭者饱餐,不许带回寨中,祭者必须于日落前回寨;
忌日:
(基诺语为“阿内某墨”)基诺族计日方法以12天为一轮,每日各有名称。
村寨视12天中“水”日为最大的日子,重大的祭礼活动均在“水”日举行; “西夺”日据信为创世神腰白葬日,是日不可葬死者,否则死人更多; “嫫”日为“天地之合”日,象征男女之合,是日不可葬妇女; 每人必忌之日有5个;自己的生日,父死日、葬日、母死日、葬日。
忌日中须恪守许多禁忌; 家庭祭礼须避开自家忌日
生育禁忌:
妻子怀孕期,丈夫打猎禁砍棕树,禁打猴,禁割岩峰,禁打羽毛为花、黑、黄白、红黑色的鸟,亦禁打大嘴鸟、犀鸟和声音不好的鸟,否则认为人影响婴儿的声音和容貌; 孕期,丈夫不可抬死亡老人;不可参加绷大鼓,斗刀把活动;禁打蛇、爬树摘果,否则,妻子会难产; 产妇不准在竹楼分娩,只能在凉台上或楼下炒菜用的小房内生产; 产后须用水冲净产地,后移至客厅火塘边坐月,待婴儿脐带脱落后方可上竹楼自己往日住的房内; 亚诺寨的基诺族,产妇由丈夫陪去大房子旁自己的粮仓内分娩,象征产妇与其亲属已“不再是一家人”,用意是防止灾祸影响大房子的里人; 产妇月子里,禁吃家畜,只许吃山竽、野菜、鱼类等; 产后1月内,婴儿父母忌唱歌,否则孩子长不健壮或不漂亮; 婴儿满月日,父母忌讲话;忌外人、瓜菜、猎物入屋内,直至太阳落山言可解禁
居住禁忌:
住室忌无男,大竹楼里必须有男性家长; 若某家男性死光,须拆掉房子,令妇女回娘家或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