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民族文化风俗,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日期 2024-01-19 参考 网络转载苗族的民族文化风俗目录
苗族有哪些风俗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民族文化风俗
一、苗族概况
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服饰
苗族服饰风格独特,色彩斑斓。男性服饰相对简单,以青布为主,而女性服饰则复杂多样,工艺精湛。常见的苗族服饰有长裙、短裙、长裤等,其刺绣、蜡染、编织等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多与他们的生活、信仰有关,如龙、凤、鸟、鱼等。
三、饮食
苗族的饮食以大米、糯米为主食,配以各种蔬菜、肉类和豆制品。他们善于制作酸汤鱼、酸辣粉、豆腐圆子等美食。此外,苗族的酒文化也十分丰富,他们酿制的米酒、苞谷酒等享誉一方。
四、建筑
苗族的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他们以木结构为主,采用吊脚楼的形式,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同时也体现了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歌舞
苗族的歌舞艺术源远流长。他们的歌舞多源于生活,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劳动场面的,也有表现情感的。苗族的歌舞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极具感染力。
六、节庆
苗族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苗年节和龙舟节。苗年节是苗族人的新年,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龙舟节则是苗族人祭祖和祈福的节日,期间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七、婚俗
苗族的婚俗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传统的苗族婚礼通常要举行三天,期间有迎亲、送亲、对歌等环节。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着精美的苗族服饰,戴上银饰,举行各种仪式。
苗族有哪些风俗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苗族有哪些风俗苗族的有哪些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
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传统风俗: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
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
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
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
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3、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
4、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
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5、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施洞、一带的苗族节日。
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
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
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
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7、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叙永、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
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
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
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8、赠带节
流行于下东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
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
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
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扩展资料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三苗”时代又迁移至,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
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中居第四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苗族
百度百科-苗族节日
百度百科-苗族的习俗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吃:
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
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恋爱:
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
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
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
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
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
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改变了许多。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
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
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
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丧事:
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
洗尸,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
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苗族的风土人情
一、在饮食方面:
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通常不切碎。
二、穿戴方面: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
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三、居住方面:
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扩展资料:
苗族起源: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
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
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
蚩尤先打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
”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便画了幅蚩尤的画像威慑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来。
而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流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
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