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郑州 春节拜年风俗,河南的过年习俗

郑州 春节拜年风俗,河南的过年习俗

发布:2024-01-20 03时 参考 共享网站

郑州 春节拜年风俗目录

河南的过年风俗是甚么

河南的过年习俗

郑州春节拜年风俗

一、拜祖神

在郑州,春节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拜祭祖神,以示敬祖祈福。通常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布置好祖神像,摆上供品,燃上香烛,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正月初一一大早,家人们便会在家中长辈的带领下,依次祭拜祖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二、拜长辈

在郑州,春节期间拜长辈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至初三是晚辈向长辈拜年的日子,尤其是初一是最重要的拜年日子。晚辈会携带礼物,前往长辈家中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新的一年事业顺利。

三、拜同辈

除了拜长辈,同辈之间的拜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郑州,正月初二至初五是同辈之间互相拜年的日子。通常是前往亲戚朋友家中拜访,相互祝福,交流感情。

四、送红包

在郑州,春节期间给晚辈送红包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俗。长辈们通常会在春节期间给晚辈们发放红包,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红包的金额因人而异,但通常都包含着长辈们的美好祝愿。

五、吃团圆饭

在郑州,春节期间吃团圆饭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俗。除夕之夜,家人会齐聚一堂,共享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团圆饭通常包含有鱼、肉、蔬菜等多种菜品,寓意着团圆和丰收。

六、燃放烟花爆竹

在郑州,燃放烟花爆竹也是一项传统习俗。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燃放烟花爆竹,以此驱赶恶鬼邪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同时,烟花爆竹的绚丽景象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七、看春晚

近年来,看春晚也成为郑州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会聚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欣赏着精彩的春晚节目。春晚节目涵盖了歌舞、小品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惊喜。

八、压岁钱

在郑州,压岁钱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除夕之夜,家长会为孩子准备压岁钱,以此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祝福。压岁钱的金额因人而异,但都寄托着家长的美好祝愿。

河南的过年风俗是甚么

春节作为我国的农历新年,在郑州民间风俗中是1个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

过了“腊8节”就能够闻到“年”的气味了,进入尾月2103统称“小年”,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

人们都要赶集买灶糖,晚上祭灶。

以后,过年的气氛就愈来愈浓了,1边忙于购置年货,1边要清算灶台几案,打扫屋宇积尘,这类被大众称作“去秽”的活动,既清洁、美化环境,又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每逢春节前,不管城镇还是农村,郑州家家户户都爱贴上红彤彤的对联、年画、门楣,正厅贴“福”、“禄”、“寿”等红纸或5彩福符。

乡村农户就连窗户、猪舍、牛舍、鸡鸭禽舍,乃至井上、灶台上都贴上“福”、“春”等小红纸,意味新春吉祥,以此烘托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尾月310的晚上称“除夕”,这是1年中最隆重热烈的夜晚。

外出者多于头几天已回到家里,合家团圆祭祖吃年夜饭,民间1向有除夕“守岁”风俗,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

家家门前张灯结彩,户户院内放鞭炮,接年迎喜神,促膝交谈,以叙天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纵情欢乐,通宵达旦,期盼着新的1年吉祥如意。

郑州城内和市郊的农村,正月里的各种庆祝活动从正月初1到正月105元宵节后才告结束。

初1俗称欢庆日,迎春、祭祖、祀神、拜年是这1天的重要活动,这天人们都早早起来,梳妆打扮,吃过饺子后,人人都穿着整洁漂亮的新衣裳,堂前点起大红烛,祭上糕点水果,依着长幼的辈份,先拜天地,再拜先人,然后幼者向尊长叩头拜年,称“辞岁”,尊长发钱给幼者称“压岁钱”,庆祝他们又增加1岁。

下午出外再到亲友家拜年,相互问候和庆祝。

旧时多数以下跪叩头和撅屁股作揖拜礼,现多行鞠躬礼。

农村还时髦同族尊长带领本族亲属,挨门挨户拜年,相互问候,恭贺新年快乐,说1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的吉祥话。

初2是嫁出去的女儿带女婿给父母拜年日;初3是祭奠亡父母日,给已故父母拜年;初4为给外祖父母拜年日;初5回拜远房亲戚,探朋访友,相互拜年。

郑州民间还有逛庙会、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猜灯谜等各种游艺活动,热烈而富有情趣。

正月105“灯节”又叫“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观花灯,是新年活动的又1个高潮,过了这1天,新年活动全部结束,民间又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所有这些春节传统的良风美俗,都表达着人们乞求国泰民安、连年丰收、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祝贺。

河南的过年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

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

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

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

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

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

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

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   间信息的职责。

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

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走亲戚”

河南各地过年的主要内容之一,规矩甚多,历时很长,贯穿了整个年节。

初一之前称拜早年,十六以后称拜晚年,初一至十五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结束。

拜年要先长辈、后平辈,先紧邻、后远亲。

不同辈分和亲属之间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习俗至今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

到长辈家拜年要携带酒肉、糖果之类礼品。

长辈们根据自家的亲戚情况,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约定俗成的时间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来。

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头之礼,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饭。

初四以后,次要亲戚、朋友之间相互拜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