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风俗文化,腊八节有哪些风俗?
来源 知识库 发布 2024-01-17 14:00腊八风俗文化目录
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
腊八节有哪些风俗?
中国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风俗文化。以下为你介绍其中一些习俗:
1. 祭祀祖先: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中国人有祭祀祖先的传统。这是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的表达,同时也寓意祈求祖先的庇佑和祝福。
2. 泡腊八蒜:腊八蒜是一道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做法是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入醋中,封口后放在冷处,待蒜瓣儿变绿即可食用。这是一种驱邪避疫的食物,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如意。
3. 煮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品,通常由多种豆类、谷物和干果组成。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煮腊八粥来庆祝节日,同时也有祈求丰收、吉祥的寓意。
4. 吃腊八面:腊八面是另一种节令食品,通常由面条和各种菜肴组成。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面来庆祝节日,同时也有祈求丰收、吉祥的寓意。
5. 驱邪避疫:在古代,腊八节还有驱邪避疫的习俗。人们相信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食用腊八蒜、喝腊八粥等习俗可以驱逐疫病,保护家人的健康。
总的来说,腊八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吉祥的节日,也是一个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的节日。
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
腊八节的风俗如下:
1、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
,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2、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3、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
的一个习俗。
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腊八节有哪些风俗?
每到腊八节,我国各地风俗就有吃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吃冰、腊八豆腐、腊八面等风俗。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每到腊八节,我国各地风俗就有吃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吃冰、腊八豆腐、腊八面等风俗。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由来
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相关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
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
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不过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
中国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是一个多彩的节日,它既是春节的序幕,又是佛祖成道的纪念日。
而它的形成,又与古代冬祭有关。
在古代,“腊”与“蜡”两字基本通用,指冬季祭神祭祖。
因为这种祭祀在十二月举行,所以便称十二月为“腊月”或“蜡月”。
那么大家了解过腊八节的风俗吗?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一下吧,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
1、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防风粥”。
因腊八正逢数九寒天,喝粥可以御寒,故有此名。
通常的腊八粥,是用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萝卜等熬制而成。
后来各地的用料有所不同。
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因为“赤豆打鬼”,每逢“腊八”,恶鬼们总会出来作祟,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可祛疫迎祥。
也有人说在“腊八”这天,以杂粮豆果煮粥是为了纪念岳飞。
忍饥挨饿的岳家军正是在朱仙镇喝下百姓们的“千家粥”,得以在这天大胜而归。
在腊八节这一天美美的喝上一碗熬好的腊八粥,可谓算是最幸福的事了,不但能暖心暖胃,还有八方来财,万事“粥”到之意!
2、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大蒜在民间有驱邪除恶的寓意,腊八以后天气寒冷,也是疾病的高发期,这时候用大蒜去皮,有着用大蒜的辛辣味吓走疾病的寓意,而且大蒜本身就有着杀菌的作用,因此腊八这天扒蒜腌制也就成了一种传统习俗。
3、腊八蒸排骨
腊八蒸排骨,腊八排骨是山东地区的吃法,排骨本身就是肉食里的贵菜,用腊八豆,糯米,红豆,花生等和排骨一起蒸着吃,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过了腊八就是春节,每年腊八节炖排骨,也预示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财源滚滚。
4、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
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由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有“素火腿”之称。
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腊八豆腐形状圆圆的,寓意家人团圆福气多多。
5、腊八面
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面,岂是一个香字了得,腊八面的做法和普通的家常做法区别在于,面汤里加入了腊八醋和腊八豆,再加上香喷喷的腊肠,就这腊八蒜,吃起来特别爽口开胃,腊八节吃腊八面,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衣食不愁。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5个关于腊八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