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藏族的新年风俗(短),百科知识:藏族的节日风俗

藏族的新年风俗(短),百科知识:藏族的节日风俗

时间:2023-12-31 10:19 参考 开源网站

藏族的新年风俗(短)目录

藏族的新年风俗(短)

百科知识:藏族的节日风俗

藏历新年有哪些风俗习惯?

藏族的新年风俗(短)

藏族新年风俗

藏族人民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人都在精神饱满、喜气洋洋地精心制作卡塞。卡塞是一种印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花纹的民间工艺品。制作卡塞的原材料有青稞面、羊毛、酥油、石灰和沙土等。精巧的妇女们用这些简陋的原材料,创造出具有各种吉祥意义的图案花纹,如龙、凤、鸟、兽、鱼、日、月等,以供在一年之始,用这些带有吉祥意义的物品来祈求新的一年的平安和丰收。

农历正月初一清晨,藏族群众还要在房前的右方位烧起一堆篝火,篝火上面放一根用羊毛做的大绳子,表示今年已经烧过了“桑木扎”(灾难),也是藏族民间新年风俗之一。有的在大门口两旁点燃两堆篝火,表示把一切不幸和灾难都烧死在熊熊烈火中,让它永不再生。在每间房屋的正中央或四角方向放置一些青稞、麦子、酥油、干人粪等,表示在一年之始,家里准备好了粮食和其它食品,预祝今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藏族人民在新年期间,各家各户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尤其是那些未婚的青年男女更是人人一身新装,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里拜年。特别是十五岁以上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们,不管相识与否,见面后都要相互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农历正月初一是藏族群众最快乐的一天。人们在新年里要制作“卡塞”(一种印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花纹的民间工艺品)。“卡塞”是用青稞面掺和羊毛或羊毛撮和着青稞面制成的,大小厚薄不一,形状各异,可供食用和作燃料用。“卡塞”有吉祥图案的圆形饼子,有形状如大薄饼一样的扁圆形等等。所有这些上面都印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花纹。“卡塞”的吃法也很讲究,先要举着“卡塞”向空中连着念三声“阿弥陀佛”,然后再用手拿着“卡塞”的一边往嘴里送。“卡塞”含有丰收之意。所以吃“卡塞”也是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在藏历大年初一的早晨,主妇们就拿着象征五谷丰收的“卡塞”来到厨房生火。男人们忙着在院子里铺上新地毯,摆好新果品。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主妇们将吉祥的“卡塞”和新酿的美酒放在男人们跟前。男人们边喝酒边唱着酒歌,妇女儿童们也跟着唱了起来。酒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丰收的祝愿到家庭的和睦幸福,从新年的祝福到良好的祝愿等都有。接着便是一连串的祝福活动:一是妇女们到寺庙里烧香拜佛,为家人祝福;二是为已故的亲人祈祷祝福;三是向长辈拜年问好;四是孩子们向父母和老人拜年问好;五是青年男女互相拜年问好。祝福完毕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到寺庙里参观拜佛,或去亲朋好友家拜年祝福。有的则去看藏戏或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农历正月初一是藏族群众驱邪祈福的好日子。人们要在每间房屋的正中央或四角方向放置一些青稞、麦子、酥油、干人粪等预祝今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同时还要在大门口两旁点燃两堆篝火表示把一切不幸和灾难都烧死在熊熊烈火中让它永不再生。

在藏历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里拜年。尤其是那些未婚的青年男女更是人人一身新装互相拜年预祝今年美满如意。

驱邪祈福是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的。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在房屋周围的玛尼堆上插上彩旗并点燃香料盒等供品进行祭山神活动预祝今年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同时家里的年轻人还要到寺庙里进行大礼拜活动为家人祝福并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平安幸福万事如意。

百科知识:藏族的节日风俗

  藏族的节日风俗

  藏历新年:这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连续庆祝15天,但最主要的活动在头四天。

届时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地会遍布藏民,宗教气息浓郁。

“抢水”是年初一第一个节目,从深更半夜开始藏民就要到河边抢着舀水,据说谁舀到第一桶水今年就能获得的运气。

从年初二开始他们才开始走家串户,相互拜年。

初三要敬奉“屋脊神”,仪式是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

初四最为热闹,摔跤、举重、骑马、跳舞等活动都在这天表演。

  萨嘎达瓦节:在每年藏历4月举行,释迦摩尼在该月出生、得道、圆寂,藏民相信在4月行善可以积亿万功德,整个藏区都会有纪念活动,尤其4月15日那天,会看到很多藏民去拉萨的大昭寺煨桑、磕长头、供灯、供酥油。

在最热闹的4月15日,人们一般会先去大小昭寺向佛祖进献哈达,添灯礼佛,之后到哲蚌寺的后山绕山,全程十几公里,需半天时光,如果跟着藏民绕山,就能看到整个拉萨河谷底和拉萨城区。

布施也是藏民的一种传统习俗,在4月15这一天,德吉南路一带将聚集了来自西藏各地的乞丐,场面浩大。

  雪顿节:它又称藏戏节,每年藏历7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持续4-5天。

该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起初是严肃的宗教活动,后来增加了藏戏、晒佛等内容,成为西藏最的大众化节日之一。

雪顿节在全西藏都有庆祝,拉萨游客必去之地是哲蚌寺和罗布林卡,前者会在早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晒佛仪式,后者是看藏戏的地方。

节日期间当地人还会带着自酿的酸奶、青稞酒去郊外的园林闲逛。

  藏族的传统节日

  1、大佛瞻仰节

  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

扎什伦布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

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2、祈祷节

  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

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

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

  3、跑马山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

流行于甘孜、阿坝(康定一带)等藏族地区。

每年农历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

那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

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

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

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4、望果节

  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

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

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藏族的特色节日风俗

  沐浴节:去拉萨河边沐浴。

藏历7月(公历9月,金星出现周),藏民认为这一周的拉萨河水特别圣洁,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所以都去河边沐浴、洗衣、玩耍。

  燃灯节:家家点灯照亮拉萨城。

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燃灯节”,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在这天圆寂成佛,每年这天,大小寺庙都会在神坛上点起酥油灯,伴随着诵经、灯供等活动昼夜不灭。

据说在燃灯节期间寺庙里的喇嘛每人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拉萨家家窗台上会放满酥油灯。

藏族人认为数字为单数才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采花节: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

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

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

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

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

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藏历新年有哪些风俗习惯?

藏历新年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年画”风俗:用糌粑画上表示吉祥的宝伞、金鱼、宝瓶、妙莲、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等八吉祥图。

2、驱邪(鬼)仪式:藏历除夕夜,由一家之主举着火把走遍家里的各个角落,嘴里还要不停地喊着“(穷鬼、厄鬼)滚出去,滚出去……”等转完之后,将火把与事先备好的下施鬼食一起丢到路口,表示将这一年的不顺、晦气全赶出家门,新年会有新气象。

3、背水仪式:在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的主妇要背回新年第一桶水,倒进佛像前的净水碗里。

4、朝佛转经:大年初一上午,早早赶往就近的寺院,在佛前供奉酥油灯,然后绕着寺院进行转经。

藏历新年的文化特征

藏历年节各地有所差异,拉萨藏历年从旧年最后一月中旬,人们便开始准备供过年吃、穿、玩、用的东西。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节日,是一年中亲朋好友欢聚的最佳时节。

它正是冬春之交的农闲期,体现了人们对秋收的喜悦和春耕的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对新春和新年的追求与向往。

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充满浓厚的民族和宗教色彩,是整个西藏文化习俗的一个缩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