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布依族风俗,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时间:2023-12-31 10时 来源 未知苗族布依族风俗目录
苗族布依族风俗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贵州有什么风俗?
布依族有哪些习俗?
苗族布依族风俗
苗族布依族风俗
一、节日庆典
苗族和布依族的节日庆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有传统的民族节日,也有与农业生产、祖先崇拜等有关的节日。如苗族的“龙抬头节”、“吃新节”,布依族的“三月三歌节”等。在这些节日庆典中,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如唱歌跳舞、祭祀祖先、共进美食等,以祈求平安、丰收和吉祥。
二、服饰文化
苗族和布依族的服饰文化独特且丰富,既体现了两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也承载了其历史与文化传统。苗族服饰以繁复的刺绣工艺和鲜明的色彩著称,常见的图案有龙、凤、鸟、鱼等。而布依族服饰则更注重简洁与实用性,常用蓝、黑、白等颜色,图案多与农业生产有关。
三、音乐与舞蹈
苗族和布依族的音乐与舞蹈独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苗族舞蹈动作粗犷、节奏感强烈,音乐则多用口琴、木鼓等传统乐器演奏。布依族舞蹈则更显柔美,音乐常用月琴、唢呐等乐器演奏。在这些音乐与舞蹈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两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四、饮食特色
苗族和布依族的饮食特色丰富多样,既包括各种传统食品,也涵盖了地方特色菜肴。苗族的传统食品有酸汤鱼、糍粑等,布依族则有五色糯米饭、狗肉等特色菜肴。这些美食的烹饪技艺和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五、建筑风格
苗族和布依族的建筑风格独特,反映了其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特点。苗族的建筑多用木结构,如吊脚楼,具有防潮、通风等优点。布依族的建筑则多采用石材和土结构,如石头房,具有耐久性强的特点。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六、民间信仰
苗族和布依族的民间信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包括对祖先的崇拜,也涵盖了对自然神祇的信仰。苗族人认为祖先灵魂不灭,因此重视祭祀祖先的活动。布依族人则信仰“谷神”和“水神”,祈求五谷丰登和水源充足。这些民间信仰深刻地影响了两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七、婚丧习俗
苗族和布依族的婚丧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的婚俗通常包括提亲、定亲、迎亲等环节,布依族的婚俗则有“歌定终身”的传统。在丧葬方面,苗族和布依族都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和习俗,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悼念。这些婚丧习俗体现了两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和社会伦理道德。
八、社交礼仪
苗族和布依族的社交礼仪丰富多彩,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礼节,也涵盖了各种节日庆典中的礼仪习俗。在日常生活中,两族人民注重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美德。在节日庆典中,人们则要遵循一套完整的仪式和规矩,以祈求平安和吉祥。这些社交礼仪不仅是两族人民交流互动的准则,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1、竹子生长旺盛,古时被布依族先民奉为图腾。
布依族的人生礼仪诸如“搭花轿”、“出生礼”、“老人逝世超度”等仪式流传至今。
在布依族祖先崇拜的大型仪式“古夜王”中,取大楠竹作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面盘绕双龙。
大楠竹图腾柱,象征布依族先民崇尚万物并生并茂。
2、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
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
3、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
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语借词。
4、布依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一般使用汉文,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拼音文字方案。
该方案经过两次修订,现在布依族地区重点推行。
贵州有什么风俗?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
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
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等。
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
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
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 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
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而且注意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相联,与各民族古老的历史,生产、生活环境相关,多为欢庆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粗犷、淳朴,充满着酽酽的生活情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主要的体育活动项目有苗族群众喜爱的武术,有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侗族的“抢花族”; 苗、侗、彝族群众喜爱的摔跤;苗、土家族群众喜的龙舟竞赛等. 贵州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工艺丰富多彩,主要的有饮誉海内外的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刺绣以及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首饰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布依族有哪些习俗?
有以下习俗:
饮食:
布依族特色饮食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
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
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
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
礼仪:
布依族少女吹木叶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
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
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
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婚俗: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
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
禁忌
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
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
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
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
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人妇女分娩的房屋。
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
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 。
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
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
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
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
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
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