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出行的风俗,藏族的特点和风俗
来源 其他 时间2023-12-27 18:55:07藏族出行的风俗目录
藏族出行的风俗
藏族的特点和风俗
藏族交通民俗?
藏族的习俗
藏族出行的风俗
藏族出行风俗
1. 路途休息:在长途旅行或行走中,藏族人会定期休息,以避免疲劳。他们相信在长时间的行走后,应该停下来休息,以示对旅途的尊重。休息时,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放松身体并享受风景。
2. 敬山神:在藏族文化中,山神被视为重要的神祇,他们认为山神能够保佑旅途平安。因此,在登山或经过高山时,他们会向山神祈祷并献上供品,以祈求旅途顺利和安全。
3. 忌讳回头:在藏族的传统中,行进时回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他们认为回头看会带来坏运气,甚至可能导致旅途的失败。因此,在行走过程中,他们通常会避免回头,而是坚定地向前看。
4. 绕行大树:藏族人在经过大树时,通常会绕行而不是直接穿越。他们认为大树周围有一种神圣的力量,直接穿越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们宁愿绕一个大圈,也不会冒犯这种神圣的力量。
5. 路遇白石:在路上遇到白石时,藏族人会停下来,向白石献上一些小礼物,如一块小石头或一块布。他们认为白石是吉祥的象征,能够带来好运和保护。
6. 跨火驱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藏族人会进行跨火驱邪的仪式。他们相信火有驱邪避邪的能力,通过跨过火堆可以去除霉运和邪恶的力量。这种习俗在某些节日和重要的场合尤为常见。
7. 携带经轮:许多藏族人外出时会携带经轮作为护身符。经轮上刻有经文或咒语,被认为具有保护和祝福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经轮也会被挂在车或帐篷上,以保佑旅途平安。
这些藏族出行风俗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反映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态度和信仰。这些习俗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藏族文化独特的魅力之一。
藏族的特点和风俗
藏族的特点有热情、建筑风格独特、服饰丰富多彩,风俗有讲究礼仪、较重视大门装饰等等。
一、特点
1、热情
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对客人使用敬称。
2、建筑风格独特
藏族建筑风格独特,其民居多以石木结构为主,注重装饰和色彩。
藏族人民尊重文化,注重教育,有很多藏族孩子在接受良好的教育。
3、服饰丰富多彩
藏族服饰丰富多彩,男女皆爱装饰,其服装风格肥腰、长袖、大襟、长袍,尤其注重帽子和鞋子。
二、风俗讲究礼仪
1、藏族非常讲究礼仪
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如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藏族在食肉方面,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2、较重视大门装饰
一般门两侧及门楣上均涂有一条约一尺宽的黑色条带,门梁上绘以各种民间图案;农村普遍将太阳、月亮绘在门梁中间,大门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动物辟画。
房顶上一般都插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绿色代表水,每年藏历新年更换一次。
藏族的特色歌舞介绍:
1、果谐: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意为圆圈歌舞,流传广泛,萨迦地区称“索”,工布地区称“波”或“波强”,藏北牧区、康地区、安多地区称“卓”或“果卓”(俗称锅庄)。
2、堆谐:为西藏西部地方的歌舞。
堆是高地的意思,指雅鲁藏布江流域由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
堆谐在拉萨地区极为盛行。
3、弦子:藏语称“页”“伊”或“康谐”,流行于康、卫藏地区。
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故称弦子。
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巴塘弦子以曲调优美,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4、囊玛: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
囊玛的音乐基本上由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3部分组成。
歌曲部分的音乐典雅优美,演唱时伴以简单舞蹈动作;舞曲部分热情活泼,舞蹈轻快舒展,表演者只舞不唱。
以上内容参考:
藏族交通民俗?
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1.婚丧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火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2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3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4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的习俗
藏族习俗有穿藏袍、帮典、献哈达、绕佛塔、跳神等等。
1、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
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
2、帮典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
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3、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
4、绕佛塔
佛塔是佛陀的法身,是佛陀的意所依,绕塔时一定要右绕,《华严经》中说“右绕三匝”,绕塔必须顺时针,如果逆时针方向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非常大的过失。
5、跳神
跳神的目的很广泛,可请神来消灾治病、驱邪撵鬼,也可请亡灵对话。
跳神时,设有香案、神位,上置供品、香烛。
跳神人先焚香叩首,闭目假寐,意为前去请神,继而跳起称已请来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