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风俗文化图片,藏族有哪些风俗
日期:2023-12-28 00时 来源 未知藏族的风俗文化图片目录
藏族的风俗文化图片
藏族有哪些风俗
藏民的风俗习惯
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
藏族的风俗文化图片
藏族风俗文化
藏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地区。下面我们就从多个方面来了解藏族的风俗文化。
一、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男性通常穿着长袍、长裤,外罩长袍外套,腰间束以宽腰带,随身携带藏刀和烟草等物。女性则喜欢穿长裙、长裤、衬衫、背心等,并在腰部佩戴银质或铜质的饰物。在色彩上,藏族服饰通常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黄、蓝、绿等,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二、藏族建筑
藏族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屋顶覆盖石板或瓦片,墙体则多采用石块或土坯堆砌而成。在建筑内部,通常会有壁炉、火塘等设施,供家庭成员聚会和取暖。此外,藏族建筑还注重装饰,如门窗、檐口等部位常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图案。
三、藏族歌舞
藏族歌舞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歌舞形式有“锅庄”、“弦子舞”、“热巴舞”等。这些歌舞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舞蹈动作和歌声来表达情感和故事。在藏族节日和庆典中,人们会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四、藏族节庆
藏族有许多重要的节庆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等。在这些节庆活动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马、射箭等,同时还会享用美食、互赠礼物,表达祝福和关爱。
五、藏族美食
藏族美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味。
藏族有哪些风俗
藏族习俗有穿藏袍、帮典、献哈达、绕佛塔、跳神等等。
1、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
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
2、帮典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
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3、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
4、绕佛塔
佛塔是佛陀的法身,是佛陀的意所依,绕塔时一定要右绕,《华严经》中说“右绕三匝”,绕塔必须顺时针,如果逆时针方向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非常大的过失。
5、跳神
跳神的目的很广泛,可请神来消灾治病、驱邪撵鬼,也可请亡灵对话。
跳神时,设有香案、神位,上置供品、香烛。
跳神人先焚香叩首,闭目假寐,意为前去请神,继而跳起称已请来神灵。
藏民的风俗习惯
老年人一早起来念,早餐主要是酥油茶加饼,或是甜茶。
午餐丰富有牦牛肉青稞酒 等。
下午茶一般是甜茶。
他们习惯早朝,就是去膜拜布达拉宫,或是转金。
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
藏族有什么风俗 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
藏族有什么风俗
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明。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其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特点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如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藏族在食肉方面,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
一、服饰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
1、藏袍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
2、藏东康巴服饰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方便实用富有装饰效果。
3、藏北羊皮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大多是光皮的,有的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
夏季牧民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
藏北牧女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物,遇节日喜庆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
4、拉萨地区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
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
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
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
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
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二、饮食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
1、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称作糌粑,脱麸精质糌粑和未脱麸粗质之分。
加入少量的酒、酪浆便可与肉、菜、酥油茶等一同食用。
2、酥油藏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从新鲜牛奶中提炼而成,为高蛋白、高热能食品,有增加热量、抗缺氧之功效。
3、酥油茶酥油茶原料酥油、茶和食盐,三样缺一不可。
4、其他藏族的饮品还有清茶、甜茶、鲜奶和青稞酒(用青稞发酵后酿成低度酒,味甘甜爽口)。
三、民居
1、碉房较有特点民居建筑形式。
一般两层:上层起居场所,底层牲畜和储藏房。
普遍采用小窗窄门以利于挡风御寒。
房屋柱头、房梁上绘有色彩斑斓的装饰画。
屋面基本为平顶,并用阿嘎土(一种自然形成的半石灰化了的石灰混合粘土,加水后经过长时间的捶打,然后涂抹酥油或榆树汁,干燥后坚硬如石,平滑同玻璃)铺面。
较重视大门装饰,一般门两侧及门楣上均涂有一条约一尺宽的黑色条带,门梁上绘以各种民间图案;农村普遍将太阳、月亮绘在门梁中间,大门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动物辟邪画。
房顶上一般都插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绿色代表水,每年藏历新年更换一次,以此祈求来年祥和。
2、牦牛帐篷典型的牧区住房,牛毛纺线织成的粗氆氇搭建,当中支撑木杆,周围用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
虽简单但质地粗厚,不怕风雨大雪,便于随时搬迁。
四、交通以骡马、牦牛、骆驼为代步工具,或者步行。
1、马青藏高原生活不可缺少的忠实伴侣,藏族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对马鞍也颇为讲究。
2、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虽然行动迟缓,但是特别有耐力,在高寒山区是最为理想的运输工具。
3、毛驴饲料容易解决,是农区家家都养殖的运输畜力。
4、牛皮船最普遍的水上交通工具。
用坚韧木料做支骨,外蒙数张缝制的牛皮,牛皮经过水的浸泡变软,不怕礁石撞击,河道深浅都能划行。
渡过江河之后,可将牛皮船晒干,背于双肩,随时移动。
五、器具
1、金属吐蕃时期已出现金银玉器行业。
酒壶、酒杯、勺、筷、盘等日用生活器具中,许多是用纯金、纯银制作,有的以金、银、玉石镶嵌或包裹而成。
火炉、壶、盆之类器具主要是铜制。
规格不拘一式,做工细腻精致,表面多有富于立体感的吉祥纹饰。
2、木质在西藏较为多见,木碗方便耐用,光滑美观,盛食物不改味、不烫嘴,便于携带。
种类繁多,有揉糌粑用的大碗,有喝酥油茶用的小碗,还有储物品的盖碗。
一般用桦木、成巴树、杂木的节雕琢而成,不易破裂,纹理清晰,较为美观,且有防毒的作用。
3、皮具牧区使用较频繁,用皮缝制茶盐袋及糌粑袋,尤其是皮碗套,美观且耐用。
4、陶器距今4600多年前的昌都卡若遗址就有陶器出土,其器形种类繁多,直到现在依然为藏族人民所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