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山西二月二的风俗习惯,二月二的民俗有哪些?

山西二月二的风俗习惯,二月二的民俗有哪些?

日期2024-03-15 参考 会员推荐

山西二月二的风俗习惯目录

山西二月二吃什么

二月二的民俗有哪些?

山西过春节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山西二月二的主要风俗习惯是祭龙、娘娘会、吃龙头、放龙灯等。

祭龙是山西二月二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一条“龙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娘娘会则是女性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祈求健康和美丽。

吃龙头则是在二月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习俗,人们会食用龙头菜或者是制作龙头糕点以表祈求吉祥如意。

最后,放龙灯也是山西二月二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把制作好的龙灯放入空地或者河流中,以表祈求平安和幸福。"。

山西二月二吃什么

山西二月二龙抬头要吃春饼和合菜等等。

1、春饼

二月二山西有吃春饼的习俗。

薄薄一张小饼卷上当春时蔬与卤味、酱肉,喷喷香。

因为荷叶小饼很像龙的麟,正应了龙抬头的景。

2、合菜

二月二这天,山西还用春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

还有一些地区会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也有人这天还会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而吃面条、吃粉条,则也会称为“吃龙须”或“挑龙尾”。

山西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

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

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

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

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二月二的民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民俗有引钱龙、剃龙头、画仓子、照房梁、祭土地神、忌动针、炒龙眼豆。

二月二要理发,每年的龙抬头这天都是理发店爆满的时候。

还有就是要照房梁,因为二月二正是惊蛰时节,虫子都醒过来了,要把虫子都赶出家门去。

二月二的民俗有如下:

1、引钱龙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引钱龙的习俗。

二月二日这天一大早,人们便从井里河里挑回水来。

等水缸满后,用簸箕盛灶灰从大门外曲曲折折撒进院内,直到水缸,再绕水缸撒一圈。

人们对这一活动寄托着两个愿望:一是引回了“钱龙”,象征着有钱、富贵,这一年生产兴旺发达,生意兴隆昌盛。

二是认为引回了龙,蛇蝎百虫都不敢出动了。

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差,“百虫”肆虐,疾病流行,人们以躯百虫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体健康。

2、剃龙头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但每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无论老少,都要理发,称为“剃龙头”。

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从过年时剃的头,到二月二日大体上是一个多月,头发又已长长,正是剃头的时候,人们把剃头说成是剃龙头,加上一个“龙”字,以取吉利。

据说在这一天剃头,可以使人健康,像龙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腾飞,将来必能飞黄腾达。

3、画仓子

有句谚语是:“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在龙头节这一天,我国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画仓子”的习俗。

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庭院里画仓子。

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有的地方还用纸剪成鸡或猫,用松树明子烟熏后,贴在墙上,取意鸡吃虫子,猫捉老鼠,以避虫、鼠破害粮食。

4、照房梁

俗语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农历二月二,天气逐渐转暖,民间传统习俗,讲究在这天打扫房舍,清洁卫生,驱逐害虫,故有“二月二,熏虫儿”的说法。

其作法是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过年祭祀时剩下的蜡烛,照射房梁和墙壁,以驱逐蝎子、蜈蚣等虫子。

将要复苏的虫儿,被蜡光晃照后,会自动掉下来,即可驱灭,以达到消灾防病,保证健康之目的。

5、祭土地神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各地有祭土地神的习俗。

在民间,十地神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个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的长者、他身穿土色长袍,手持拐杖。

二月初二清晨,家家户产在土地神龛前摆上各式供晶,点燃香烛,鸣放鞭炮为土地神祝寿,祈求土地神在大门口或村口看管恶鬼和虎狼严禁进入,保佑一方平安。

另外还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间禾苗茁壮成长,秋后五谷满仓。

6、忌动针

妇女们不沦有多么紧要的针线活,但在二月二这大不作针线活,说这天龙抬头,动针会伤龙的眼睛,为了避伤龙的眼睛,这天就免作任何针线活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间二月二的应节活动亦丰富多采。

福建、浙江等省的畲民二月二开展“盘歌”活动;四川中部一带还多在二月二这天“迎富”等等。

纵观二月二的各种民间活动,多数和龙相关连,且带有较强的封建迷信色彩。

如今,科学技术逐步普及,战胜天灾、疾病的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于龙的人恐怕是没有了,或者在迷信的程度上至少有所减轻,这个节的不少习俗也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但打扫房舍、清洁卫生仍有积极意义。

7、炒龙眼豆

这天龙抬头,所以炒的豆子叫“龙眼豆”。

炒“龙眼豆”最标准的就是有一种黑色、圆形的大豆,上边还分布着褐色的圆圈,和眼珠相似,这是孩子们最欢迎的。

但大部分人家没有这种豆子,于是便炒一般的大豆、蚕豆、豌豆等。

还有的地方有“祭百虫”的习俗。

即把陈年的粮食磨成粉,捏成各种动物和水果的形状,蒸熟之后插于青竹竿上,送到田边或祖坟祭祀百虫之神,使百虫钚再损害庄稼。

山西过春节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山西民间节日风俗

二月二 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

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

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

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

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

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

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

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

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

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

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

寒食节,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

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

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

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与愿违,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

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带着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

包含有祝福岳父岳母家里幸福安康,丰收的寓意。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

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人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区,乞巧节的民间风俗也颇为盛行。

在山西晋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河东地区。

往往在七夕这天,习惯用油面糖果蜜作成巧果和西瓜敬牛郎与织女,为之乞巧。

现在民间,往往在七夕夜全家吃西瓜以示纪念。

还有的,七夕夜,姑娘媳妇于自家庭院、村中祠堂、针线包随带、烧香摆供,向织女乞巧。

敲锣儿节

太原市娄烦县的天池川,有条小河名叫天池河,河两岸有大小几十个村庄,每逢农历七月有“过节”的风俗。

初一至月底,天天都有过节的村子。

遇到过节的日子,和每年过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对联。

白天,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穿着新潮的衣服扭秧歌,唱着预祝丰收的小调和祝贺天下太平的歌曲,载歌载舞,欢乐非常;晚间,如办喜事一般,家家点旺火,放鞭炮,门上挂灯笼,还有八音会挨门逐户吹奏,一直到深更半夜。

因为“过节”,村村都敲锣打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这一节日取名为“敲锣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

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

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

大部分家庭,在“中元节”来临之际,要蒸制各种造型的馒头、面塑,大部分农民要在这个时节上坟、扫墓、烧钱化纸,对故人示以祭奠,这种风俗,已经延续几千年。

过 唱

太原郊区,有一种乡俗,老百姓称之为“过唱”。

过唱时,乡里人要请城里的戏班到乡间演出。

过唱一般一年一次。

多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左右,其他时间也有,农忙农闲错开,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

过唱既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也是乡间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乡间串亲戚、走朋友的节日,至今仍然“红火”非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