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来历和风俗,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2024-03-12 23:38:45 来源 共享网站元宵节来历和风俗目录
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传说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和祈求丰收而设立的。据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当时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人们会点燃灯笼,举行宴会和舞龙舞狮等活动,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
元宵节的主要风俗是赏花灯、吃元宵和猜灯谜。人们在节日里会点燃各种各样的花灯,如彩灯、灯笼等,用来装饰街道和家庭。同时,人们还会煮元宵,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加水搓成的圆球,中间夹有甜馅的传统美食。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元宵和猜灯谜,猜中灯谜的人会得到奖品或者是小礼品。
。
除了这些传统的风俗,元宵节还有其他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放烟火等。不同地区和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和习俗。总之,元宵节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代表着团圆、欢乐和祥和的象征。"。
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传说
来历: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习俗: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看百姓受难,就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于是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灯市行》,将人们带入正月十五的热闹喧嚣之中。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与道教有关。
道教说他们所崇奉的神——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是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因之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元宵节就起源于西汉皇帝祭祀太乙神。
《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祭,至明而终。
”“太一”,又称“太乙”,从先秦时期起就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神。
屈原《九歌·东皇太乙》中就写到了当时民间祭祀太乙神的礼俗,与屈原同时代的诗人宋玉在他的《高唐赋》中也记述了楚人祭祀太乙神:“有高士……醮鬼神,礼太乙。
”此种风俗到了汉代,上元节时朝廷祭祀太乙用大典,全城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即而形成了灯节。
第二种说法认为,元宵节的起源与汉将周勃、陈平等人平定诸吕有关。
据记载,西汉惠帝刘盈死后,其母吕雉篡位,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协力于公元前180年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因戡平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了这天晚上,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
古时“正月”又被称为“元月”,“夜”又被称为“宵”,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后来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便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第三种说法,将元宵节的起源后移到东汉明帝刘庄。
刘庄喜好佛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佛教感兴趣的皇帝。
他为了推崇佛教,就下令正月十五“烧灯表佛”,用以象征佛家学说大放光明。
因此士族庶民,一律于正月十五夜晚张挂华灯。
《事物纪原》记载说,汉代西都长安城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暝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夜晚,皇帝特许执金吾弛禁,连其前后各一日允许百姓踏月观灯。
这就是元宵节时许多地方写有“金吾不禁”的由来。
元宵节的习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活动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元宵节闹花灯之风盛行,一直延传于后世至今。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到时官府和民间均悬挂各种形状、制作精美的彩灯,尤其是沿街民居和商铺所挂花灯更是争奇斗胜、流光溢彩,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灯”,也叫“龙灯舞”。
它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龙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远古先民经过想象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之中的神圣物种,代表了祥瑞和力量。
因此,舞龙有着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
形式完整的舞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至唐宋时期,舞龙已经非常普遍。
“舞龙”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
舞龙时,一人手持“龙珠”,其他人则控制龙身,一般一节龙身由一个人控制。
不管龙身有多少节,每个人的动作必须要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地舞出龙的形意,舞出龙的飘逸的身形。
龙的前进方向由控制龙头的人决定,舞龙跟随着龙珠摆动回旋,意趣盎然。
元宵节过完,年就过完了,因此人们特别珍惜这个节日。
元宵节、宅家过,带你无恙、团圆有时!祝大家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