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婚嫁风俗,唐朝结婚礼仪什么样的
参考 其他 发布2024-03-11唐代的婚嫁风俗目录
唐代结婚风俗是什么样的
唐朝结婚礼仪什么样的
。
1. 订婚:在唐代,订婚需要经过父母双方的商议和同意。订婚时会交换礼物,通常是金银首饰和布料。
。
2. 纳采:订婚后不久,男方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进行纳采仪式。在仪式中,男方会送上礼品,如玉器、金银首饰等。
。
3. 定婚:纳采后,男方会在女方家中举办定婚仪式。在仪式中,男方会送上定婚礼物,如象征长寿的鹿茸、象牙等。
。
4. 婚礼:婚礼通常在新娘家中举行,需要进行多个环节和程序。首先是拜堂,新郎和新娘在堂上拜天地和双方父母。然后进行交杯酒、洞房花烛、簪花等仪式。
。
5. 迎娶:新娘嫁到新郎家后,需要进行迎娶仪式。在仪式中,男方会派人迎接新娘,同时进行祭祀和宴请等活动。
。
6. 过门:过门是唐代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仪式中,新娘要踏过门槛,象征着她已经成为了新郎家的一员。
。
总之,唐代的婚嫁风俗非常隆重,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程序。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婚姻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习俗和文化。"。
唐代结婚风俗是什么样的
曾在知道上看到同样问题,以下是回答(gzh0603的答案):唐代的婚礼 中国古代的婚礼大致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唐代也是如此。
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
阿胶、干漆象征长久永固;合欢、嘉禾象征共同分享幸福;九子蒲、朱苇象征心胸可屈可伸;等等。
在亲迎这一天,新郎亲领鼓乐队、仪仗队及彩车去女方家,沿途吹吹打打。
女家则用三升粟填臼,席一张覆井,枲三斤塞窗,箭三枝置户上以驱鬼避邪。
新娘在上彩车前在自己闺房里打扮一番,这时有催妆和催妆诗,一般由新郎自己唱,也可由宾客代劳。
当时有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壮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有的在催妆诗唱完后,要念一篇障车文。
新娘出闺房后须跨马鞍,以表示家人祝她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顺利到达男家。
迎亲队伍走到半路上要举行障车,送亲的人和迎亲的人在一起饮酒取乐,拦车要财。
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
新娘进门后,先拜猪枳和炉灶,再拜天神地诋、列祖列宗,然后夫妻交拜。
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
新娘三日庙见之后,才开始“执妇工”,其第一件工作就是入厨房,操烹饪之事以孝敬父母。
在拜堂结束以后,就有闹洞房,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含有双方敬爱,同体为一的意思,当时称为“合卺”。
合卺结束,新郎新娘又对拜一次,然后坐上床,男右女左,此时一大群妇女开始撒金钱,称为“撒帐”。
所撒钱一般为六铢钱,上面刻有“长命富贵”字样,每十文缚条彩条,至此,婚礼宣告结束。
新娘在亲迎过程中都会使用遮盖物,唐代或幕离(这两个字电脑里打不出来),或帷帽,或皂罗,或扇子,统称为“盖头”。
唐初用幕离为多,幕离是女子遮体之物,用缯帛制成,其长可以遮蔽全身。
永徽以后,渐多用帷帽、皂罗,帷帽是帽子的一种,其网子只遮到脖颈,故又称为“面帽”。
唐代妇女结婚常用纨扇和折扇两种,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
唐朝结婚礼仪什么样的
我想,您问的只是正婚礼吧。
大致也是沃盥,同牢,合卺,解缨,结发,执手,现在大多还会在正婚礼的最开始有一个却扇。
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在亲迎礼,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接亲的时候进行的。
但是考虑到现实是大多数新人还是选择秀禾服接亲(这点很遗憾)所以把本该是亲迎时候的却扇延后了。
献雁礼也一样,是亲迎时候的,却延后到了正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