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来源 开源网站 时间2024-03-11 04:54:06福建端午节的风俗目录
福建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
1. 赛龙舟:这是福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各地会组织不同形式的龙舟比赛,选手们在龙舟上划桨比赛,赛出胜负。
。
2. 粽子:端午节期间,福建人会制作和食用粽子。福建的粽子有很多种,有咸味的、甜味的,还有各种口味的馅料。
。
3. 五毒酒:五毒酒是一种有毒的酒,其中包括蛇、蝎子、蜈蚣、蟾蜍等毒物。福建人认为,喝五毒酒能够驱除邪气,保佑平安。
。
4. 悬艾叶、菖蒲、艾草等:福建的一些地方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悬挂各种草药,如艾叶、菖蒲、艾草等。这些草药有驱邪、祈福的作用。
。
5. 赛百炮:一些地方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放鞭炮,以驱逐邪气。其中,赛百炮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活动,代表着吉祥和繁荣。"。
福建端午节习俗
在福建,人们都认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两项活动成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此外还有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等。
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
端午节期间,从闽南到闽北,从闽东到闽西,海滨湖汊,大江小河,几乎都能看到竞渡的龙舟,都能听到喧天的锣鼓。
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龙舟的样式、参赛人员和比赛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异。
福州重龙舟竞渡,旧时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苏岐特盛,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
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
福州沿江及临湖的乡社,都拥有自己的龙舟。
端午节前,准备“扒龙船”的乡社便开始集资。
人们敲锣打鼓,带着本乡龙舟的旗帜,挨户募捐,俗称“采莲”。
乡间大户出钱请“扒龙船”者宴饮的,就可坐“龙船”头,这是一件很风光的事。
坐龙船头的人,还负责背本乡龙船神(各乡的龙船都奉有一种神)的香火袋,成为本乡龙船的领头人。
“扒龙船”的场面热烈壮观,清代有诗云:“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
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
”诗作者自注:“土音呼斗龙舟为扒凉船。
好事者以中扇为标系竹竿,插岸上。
众舟鼓木世争先,以得为荣。
鼓声、锣声为与人声共阗,水为之沸。
”(清·董平章:《秦川焚余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词》)现在,福州的赛龙舟依然红火。
虽然象“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习俗不多见了,但在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
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
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
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
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大部分情况是吃粽子,划龙舟,但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佩戴香囊,俗称“荷包”,还有就是在手腕、脖子、或者脚腕佩戴七色彩线俗称“索儿”,“索儿”一般要等到阴历的六月初六才能解开,并要扔到流动的水中,这意味着一年顺利,并能趋走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