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畲族节日风俗,畲族的民风民俗
时间 2024-03-08 06:07:53 来源 用户推荐福安畲族节日风俗目录
畲族节日有哪些?
畲族的民风民俗
畲族节日七月七有哪些风俗习惯?全部都要
福安畲族是福建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节日风俗。
。
1. 三月三节:福安畲族人民认为三月三是神仙下凡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平安和丰收。
。
2. 端午节:福安畲族人民在端午节会在家中供奉祖先,并准备粽子和五色线等物品,以驱邪祈福。
。
3. 中秋节:中秋节是福安畲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他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吃团圆饭,并举行祭拜仪式,祈求家庭幸福和平安。
。
4. 农历年:农历年是福安畲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他们会在这一天穿上传统的畲族服装,举行祭祀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
。
5. 清明节:清明节是福安畲族人民祭祀祖先的日子,他们会到坟墓前祭拜,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和顺利。
。
除了以上几个节日,福安畲族人民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花山节、山歌节等,这些节日和活动不仅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畲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畲族节日有哪些?
畲族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三月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等。
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
祭祖时要以两杯酒、一杯茶、三荤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时节的餜。
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
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
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
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着畲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
将士们靠吃一种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
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
节日期间,附近几十里同宗词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瓠,怀念始祖。
整个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
晚上,各家吃“乌米饭”。
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此外,畲族也过春节。
过春节时除宰鸡杀猪外,还要做糍粑,祝愿在新年里有好时运,日子年年(粘粘)甜。
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盘古祖先”,老人讲祖先创业的艰难,过后举家团聚,唱山歌,送贺礼。
青年男女则走乡串寨,以歌传情,互叙友情。
畲族的民风民俗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畲族都过“乌饭节”。
节日那天,畲族家家户户蒸“乌米饭”,阖家共餐,办歌会山歌盘答,通宵达旦,沉醉在一片欢乐、淳朴的乡情之中。
畲族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多种的传说。
其一,“三月三”为米谷生日,畲民要给米谷穿上衣服,故涂上一层颜色,祈祝丰年。
其二,三月三虫蚁大作,畲民吃了乌饭,上山下地不怕虫蚁。
其三,古时畲民与敌兵交战时,敌人常来抢米饭,畲民故意将米饭染黑,敌人怕中毒,不敢问津,畲民便安稳吃饭,有了气力,打败敌兵。
其四,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被关在牢房,他一顿能吃一斗米,母亲送来的饭却都被狱卒抢去,雷万兴想法让母亲将米饭染黑,从此,狱卒再也不动乌饭。
以后,雷万兴越狱,于农历三月初三战死沙场,族人每年以乌饭悼念他。
其五,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他们被围困在大山里,粮食断绝,以乌稔果充饥,为畲军度过春荒,并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雷万兴回军营吃尽鱼肉酒菜都感乏味,时值三月初三,他想吃乌稔果,就吩咐兵卒出营采撷。
可是,这时乌稔尚未开花,那些兵卒只好采些乌稔叶子回来,有人出个主意,将乌稔叶和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饭呈现乌黑色,而且味道特佳,雷万兴吃了食欲大振,于是下令大量制作乌饭,以纪念抗敌胜利。
从而衍成风俗,世代相袭。
乌米饭是畲民从山地里采来野生乌稔树的嫩叶,置于石臼中捣烂后用布包好放入锅中浸熬,然后捞出布包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入乌黑的汤汁里烧煮成了饭。
乌米饭乌得名副其实,吃起来就连碗筷也被染粘成乌黑色。
不过它的味道相当不错,吃一口清香糯柔,细腻惬意,别有情趣。
倘若将乌饭贮藏在阴凉通风处,则数日不馊。
食用时,以猪油热炒,更是香软可口,堪称畲家上等美食。
如果加上山间野味、香菇、木耳等炒一炒,那味道就更美妙了。
顺昌是我省畲族人口分布的较多的地方,很多山里人平时忙于劳作,四季没有闲时,唯“三月三”是他们交友,购物,情人相见的日子。
“三月三”最令来客兴奋的,还是人群中丰富多彩的服饰。
这一天,山里人都穿上畲民族最漂亮的服装,在外人面前亮相。
最引人注目的是畲家姑娘们的装扮,平时压在箱底的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银头簪、银梳子今天都穿戴出来,这些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衣服也是绣有各式各样图案的精工绣品,有的特意穿上了她们的嫁衣。
“三月三”俨然成为她们比银饰,比绣工的隆重节日。
畲族姑娘小伙要表演古朴欢快的舞蹈。
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
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如今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
曲调单一重复,却能婉转悠扬。
这种对歌,传统上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
规模壮观,以人如海、歌如潮形容,真是一点不假。
畲族节日七月七有哪些风俗习惯?全部都要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是董永与七仙女的相会之日,也是七仙女姐妹们于晨蒙时到泉源池洗澡之日,所以这一天的水也被称为“七月七神仙水”,经久耐存而不会产生异味。
畲族村中酿酒的村民有着这样的传统:在农历七月七日太阳尚未出来前到山泉水源处装一些泉水回家保存,以备酿造“七月七酒”,而使用这天装回来的山泉水所酿造出来的米酒,特别芳香、甘甜、醇厚,被当地人称为“人间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