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荷灯是哪里的风俗,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要放莲花灯?
时间:2024-03-07 10:25 来源 开源网站放荷灯是哪里的风俗目录
北京中元节习俗:祭祖放河灯?
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要放莲花灯?
广西中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放荷灯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风俗,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其中,苏南地区的放荷灯活动最为盛行。"北京中元节习俗:祭祖放河灯?
中元节,这个节日在民间有很多叫法,例如“七月半”“鬼节”等等,这是我国阴间最大的节日。
每个地方中元节习俗都是不同的,下面大家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老北京文化中的中元节习俗吧。
在北京有很特殊的方式在度过中元节这一天。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在这一天,老北京有中元法会、拜三官、盂兰盆会、烧法船、祭祖、放河灯、点莲花灯、送面羊等民俗。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祭祖老北京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亲五代,以示“慎忠追远”。
清《北京岁华记》载:“中元节前上冢如清明。
”清《帝京岁时纪胜》也说:“中元祭扫,尤胜清明。
绿树荫枝,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
”
一般皇宫内还要在太庙举行祭祖大典,民间百姓中元祭祖的形式有多种形式,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
据明《帝京景物略》云:“上坟如清明时,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讫,辄于墓次掏促织。
满袋则喜,秫竿肩之以归。
”说明自元、明以来,中元上坟,带有秋季郊游的性质。
初秋之时,扫墓连带全家秋游,无疑是孩童们的一次出旅,孩子们早把“鬼节”抛之脑后。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也是继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后,老北京的又一个传统灯节。
放河灯的历史悠久,明人刘若愚的《明宫史》载:“七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灯。
”西苑即说的前三海。
放河灯亦做放荷灯,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超度亡人的一种习俗。
老北京的荷花灯都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荷花灯。
那时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将这些灯往河里一送,顺水漂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烛光映星,相映成趣。
当时北京的什刹海、北海、积水潭、泡子河、东直门外的二闸、御河、护城河等地,到处是一片如昼烛光,月下百姓云集,热闹非凡。
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祁老爷子在河边放河灯超度亡人的镜头,真实再现了老北京中元节的风俗。
莲花灯则是用丝绸、丝纱、彩纸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莲花的一种花灯。
悬挂花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每到七月十五的夜晚在圆明园,乾隆皇帝及后妃都要到西洋景的“迷宫”处,看众宫女提着绸制的莲花灯来走迷宫。
民国时期,七月十五这天点莲花灯也是必需的习俗。
四合院、大杂院里的孩子,都人手一只莲花灯。
市面上的各类集市——东安市场、隆福寺、崇文门花市、天桥、什刹海荷花市场等,从七夕节后即有专门的铺面开始售卖莲花灯,其灯皆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各式花篮或鹤、鹭等飞禽动物,任人选购。
普通街市上及串胡同的小贩卖的就是及其便宜的荷叶灯了。
这些灯外形与河灯相仿,只是多根抵棍和线绳罢了。
一些穷孩子还有用大棵香蒿子缚上香头,或用莲蓬插上香头代替莲花灯的。
更为别致的是,茄子插香头而燃之,谓“茄子灯”;西瓜瓢内插蜡燃之,谓“西瓜灯”。
老北京中元节习俗:送羊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
”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
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
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要放莲花灯?
中元节,也就是鬼节。
旧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期间,佛教徒举行庆祝仪式,即“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
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而民间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荷灯、莲花灯便作为供灯的重要道具而出现,在从前是烧蜡烛、燃油灯。
灯代表智慧,驱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
广西中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作为一个广西人,就由我来分享一下我们广西中元节的风俗吧。
我们中元节的风俗主要有祭祀祖先、放河灯、吃鸭子、烧包、泼水饭、三天连宴等,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
1、祭祀祖先
在广西,中元节是个重大节日。
在包括南宁在内的许多地方的壮家,中元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无论家境如何,都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
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十四日之间,择日以纸钱、酒肉、粽子、水果(以鸭肉、粽子为主,是不可缺的)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2、放河灯
在广西,中元节这天有祭河神的习俗(即晚上点了柚子灯放到河里)。
人们用木板木条制作一个两米长、一米多宽、一米高五色纸糊成的装饰精美的小屋,在小纸屋里面插上蜡烛香之类的东西。
放河灯的目的,一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二是随波流去,表达对其思念之情,以及祈求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这项民间活动千百年来从无间断,现在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3、吃鸭子
在广西,中元节这天有吃鸭子的习俗。
据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中元节一定要吃鸭子。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鸭”与“压”同音,中元节鬼神出没,吃鸭肉有驱邪压邪的寓意。
民俗史专家认为,中元节之所以要吃鸭子,是因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一些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他们通常把鸭子放到稻田里,让鸭子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
种晚稻时,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4、烧包
中元节广西人还有“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
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除了在家里、祖庙摆祭品祭祀祖先,广西大多人还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给祖先的祭品上写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不要)来抢”等字样,还会准备一些冥币烧给孤魂野鬼。
通过“烧包”,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也有表达对已亡故的 依依眷恋之情。
5、泼水饭
在广西中元节那天入夜时,各家在门口都会准备一些纸钱、香蜡,以及丰盛可口的酒水饭菜,到村口、路边,总之是野外的避人之处,做一些简单的祭祀仪式,让那些孤魂野鬼享受。
比如,小孩无来由地生病发高烧说胡话,此时就会有人认为小子遭了野鬼丢了魂魄,于是“泼水饭”就用上了。
从“泼水饭”一路的流传来看,它反应的根本还是人们的美好祈愿。
6、三天连宴
在广西来宾、百色等地,除了春节,中元节就算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人们在祭祀之余,还把中元节作为宴请宾客、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这个也是三天连宴的寓意。
为了让宾客吃得更开心,不少人还会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磨面做饼、蒸馍,做芝麻糖等。
在广西来宾,中元节宴请是一种习俗,有的家里还会连续三天宴请亲朋,宴请的人越多,家里越热闹,人们就越高兴越自豪。
以上就是我们广西中元节的风俗知识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