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风俗手抄报,端午节的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2024-03-06 10时 来源 网络端午节日风俗手抄报目录
端午节手抄报的内容写什么
端午节的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图片:五色线、彩纸、端午节相关图片)。
。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粽子、龙舟、艾叶等为代表的传统风俗更是深入人心,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
一、端午节的起源。
。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行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78年被贵族流放,最终跳入了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
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
1、吃粽子。
。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的三角形或菱形的包子。各地的粽子有着不同的风味和做法,南方的粽子通常用甜味的糯米和红豆、枣等馅料制成,北方的粽子则多以咸味为主,常用肉、蛋黄、蘑菇等为馅料。
。
2、赛龙舟。
。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它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农耕文化。赛龙舟的船头形状通常是龙头,船身由几十名划手协力划动,助推船前进。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象征。
。
3、挂艾草。
。
端午节时,人们还会在门口或房间里挂上艾草,这是一种传统的驱邪祈福的习俗。艾叶有驱蚊驱虫、祛病健身的功效,人们相信挂上艾叶可以祛除疾病和邪气,保佑家庭平安。
。
三、端午节的意义。
。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通过参与端午节的各种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气和爱国精神,也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在端午节期间能够好好享受这个美好的节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节手抄报的内容写什么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如下:
1、端午节起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2、端午节的风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习俗
1、采药、制凉茶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
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
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
西汉末《大戴礼记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
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2、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
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此俗流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3、端午雨
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
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
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