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来源 未知 2024-03-06 13时北京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目录
北京的端午节风俗 北京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北京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北京端午节有以下几种风俗:。
。
1. 赛龙舟:在北京,端午节期间,赛龙舟是最为盛行的一项活动。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赛程长短不一,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在比赛中展现出团队的力量和协作精神。
。
2. 食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北京的粽子比较有特色,有豆沙、五仁、蛋黄、肉馅等多种口味,而且包法也很独特。
。
3. 端午节祭祖:在北京,端午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在家中摆上祭品,拜祭先祖,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健康。
。
4. 悬挂艾叶和菖蒲:在北京,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悬挂艾叶和菖蒲。这两种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驱邪、祛瘟、驱蚊的功效,人们会将其挂在门口和窗户上,以驱邪避瘟,保家平安。
。
5. 穿香囊:在北京,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穿香囊。香囊是用丝绸、棉布等材料制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各种香料和草药,可以驱蚊避毒,保持身体健康。人们会将香囊挂在身上,或者放在家中,以祈求平安健康、避邪驱瘟。"。
北京的端午节风俗 北京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北京的端午节风俗
1、游天坛
端午节期间,老北京有游天坛风俗。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他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
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2、佩五彩粽子
五彩粽子是避邪物,其内壳是用硬纸叠成的,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
街头有卖的,家中少妇少女也纷纷自己制作。
除了五彩粽子以外,还有的巧手媳妇或姑娘,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有的缝制成樱桃、桑茸、茄子、豆角、芹椒、梨、柿、桔.......把这些小型水果串起来,精致可爱。
有立体的,有平面的,争奇斗胜。
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自己的精巧工艺,又给节日增添祈福增寿的节日气象,还可以将此饰品赠给意中人,当作表示爱恋的情物。
3、挂菖蒲插艾叶
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
民间有用它来驱邪。
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有的还用菖蒲根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
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也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4、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老北京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叫法︰女儿节。
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探亲时,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的小媳妇成了北京一景。
现在还有许多地方呼此节为“女儿节”。
订婚的男方绝对要给未来的岳家送节礼,如果准备在下一个端午前结婚,还要正式送大礼,主要是给长辈的酒和肉以及给未婚妻的衣物;而媳妇回娘家,要带去酒和肉,同时娘家也给女儿女婿一些礼物。
5、贴葫芦花
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自农历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
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北京端午节食俗
吃黄米小枣粽子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以密云县产的小枣最有名。
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
食品店里出售的粽子以南味为主,远郊农民推车进城卖的以黄米粽子为主。
系粽子用马兰草,是北京特产。
黄米小枣粽子价格比江米粽子便宜,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甭管黄米江米反正都是粽子,都是用叶子裹着的,只要吃上粽子,就算过上了五月节。
粽子也是一种节日礼品,有钱者可包入多种果料,钱少者也可以包无枣的清水粽,既是节令食品,也可以当正餐。
吃黑桑葚、樱桃 旧京端午节吃食自然也少不了水果。
端午时节,樱桃更是大量上市,自然成为时鲜果品。
除了甜美喜人的樱桃,还有酸不叽儿的桑葚(音“刃儿”)。
北京人讲究端午节吃黑色的桑葚,据说吃了之后不招苍蝇,也有说吃了黑桑葚就可以避免日后误食苍蝇。
喝雄黄酒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吃玫瑰饼 初一给神佛和祖先祭祀的供品撤下来后就成了全家的食品。
一般人家只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粽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
富贵人家是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
用玫瑰花和以蜂蜜拌匀做馅,制成饼,上火烙,名曰端午饽饽,分为酥皮、硬皮两种,是高档细点,价格很贵,大约每斤八块,每块的价格相当于二斤白面,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
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一般人家是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北京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北京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拴五色丝线、饮雄黄酒赛、龙舟、悬艾叶菖蒲。
1、吃粽子
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2、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3、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4、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5、悬艾叶菖蒲
端午节挂菖蒲是可以让那些出没的蛇虫鼠蚁绕行的。
菖蒲,在民间素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