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肉孜节风俗,肉孜节又称什么节 肉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来源 未知 时间:2024-03-06 14:45:13乌孜别克肉孜节风俗目录
肉孜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古尔邦节的风俗
肉孜节又称什么节 肉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乌孜别克族节日 乌孜别克族节日简介
。
1. 穿传统服饰:在肉孜节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乌孜别克族服饰,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
。
2. 舞蹈表演: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乌孜别克族舞蹈表演,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
3. 烤肉:肉孜节的主要食品是烤肉,人们会准备各种肉类食品,比如羊肉串、烤肉饼等等,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
4. 传统游戏:肉孜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的乌孜别克族游戏,比如跳绳、打陀螺等等,以增强节日气氛。
。
5. 祈福仪式:肉孜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祈福仪式,祈求健康、幸福、丰收等等。"。
肉孜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古尔邦节的风俗
肉孜节的来历和习俗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
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
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
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肉孜节节日来源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
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
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
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开斋节习俗
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在新疆,穆斯林称这一节日为肉孜节,是波斯语的意译),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
节日早上,清真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要悬挂“庆祝开斋节”的横幅和彩灯,张贴赞颂真主的对联。
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成年男子沐浴净身,小孩子也要把脸洗干净,男女老少都换上民族服装。
大约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人们汇集到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人们自动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礼拜。
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的聚礼要隆重得多。
礼拜后,人们齐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
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
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
节日中,家家户户都准备馓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要宰羊、鸡、兔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
许多青年还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内容,人们除了节日参加会礼外,还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要狮子舞、踩高跷、唱花儿、表演武术、摔跤、打扑克,城市里游公园等等。
哪些国家过开斋节
所有阿拉伯国家
亚洲: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
非洲: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吉布提。
非阿拉伯国家
西非: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塞拉利昂、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
中非:乍得。
南部非洲岛国:科摩罗。
欧洲:波黑和阿尔巴尼亚。
西亚:土耳其、阿塞拜疆、伊朗和阿富汗。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肉孜节又称什么节 肉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之一(另一外一个重大节日是“宰牲节“)。
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
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乌孜别克族节日 乌孜别克族节日简介
乌孜别克族传统节日:
圣纪节
又称毛吾来提节,圣纪节是 *** 语“冒路德”的意译,是纪念 *** 教创始人 *** 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 *** 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 *** 的出生和去世都在 *** 教历的3月12日。
节日期间,各 *** 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 *** 寺听阿訇诵经、赞圣,讲述 *** 的生平事迹。
努肉孜节
乌孜别克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阳历3月22日,乌孜别克族人民都要欢度努肉孜节,以庆祝春天的来临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过努肉孜节时,乌孜别克族都举行一种称为“苏麦莱克仪式”的传统聚会,在农村,人们还要用麦苗熬制“苏麦莱克”粥。
在熬制过程中,人们围成一圈,载歌载舞。
熬好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粥分发给大家。
肉孜节
又叫“开斋节”,是乌孜别克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
“肉孜”是“斋戒”的意思, *** 教教历9月为斋月,斋戒期间,凡成年 *** 教民每天只能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进两餐,白天绝对禁止饮食。
至9月29日或30日看到新月的第二天为开斋节。
老弱病幼、孕妇等可不守斋。
节前每个乌孜别克族家庭都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节日期间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拜访,走亲访友,互致赛抗木(问好),表示祝贺。
虔诚的信徒日出以后还要到 *** 寺,举行集体礼拜。
肉孜节,国家规定乌孜别克等民族放假一天,欢庆佳节。
苏曼莱克
苏曼莱克,是乌孜别克族的传统宗教活动,每年 *** 教教历的一、二月份举行。
据说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届时,乌孜别克族人用麦粒碾成粉,做成“阿里瓦”(一种甜面食)一类的饭食。
这种食品必须由许多妇女共同制作,做完后以家庭为单位,全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食用被视为神圣之物的“阿里瓦饭”。
古尔邦节
“古尔邦”一词系 *** 语音译,意为“牺牲”、“献身”,俗称“献身节”,又称“宰牲节”,该节日在肉孜节后七十天。
在 *** 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 *** , *** 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 *** 的忠诚,他惟命是从。
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 *** 深为感动,特派人送来一只羊代替。
*** 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 *** 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 *** 。
从此以后,就有了宰羊祭祀的古尔邦节。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干净净,宰羊杀牛,做各种食品,馈赠亲友,款待客人,亲友、邻居互相邀请吃饭。
乌孜别克族除了载歌载舞以示庆贺外,还举行体育活动,尽情欢乐。
“古尔邦”节一般持继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