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大理的白族风俗画,大理四绝中的“风花雪月”,分别指?

大理的白族风俗画,大理四绝中的“风花雪月”,分别指?

时间 2024-03-06 16时 参考 网络

大理的白族风俗画目录

白族有哪些风俗与禁忌?(白族礼仪禁忌)

大理四绝中的“风花雪月”,分别指?

白族有什么风俗?

大理白族风俗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主要表现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信仰和历史文化。其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

在大理白族风俗画中,常见的题材包括白族传统节日、民间婚礼、白族习俗、白族古建筑、白族服饰等。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用白族传统服饰装扮,如白族女子的彩带、腰带、花裙子等,男子则穿着白色的长衫和黑色的裤子,头上戴着花环、毡帽等装饰物。

除了人物形象,大理白族风俗画中还会描绘一些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建筑景观,如洱海、苍山、古城墙、民居建筑等,这些元素都展现了大理白族独特而魅力的风貌。

大理白族风俗画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反映了白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沿革,也是一种能够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白族有哪些风俗与禁忌?(白族礼仪禁忌)

1、白族的禁忌民俗。

2、白族的禁忌是什么。

3、白族的规矩。

4、白族礼仪禁忌。

1.白族禁忌的风俗习惯员各有比较固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

2.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

3.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

4.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

5.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6.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

7.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

8.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

9.扩展资料: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10.白语分为大理(南部)、剑川(中部)和怒江(北部)三大方言。

11.其中,怒江方言原称碧江方言,因怒江州碧江县于1986年撤销,故又改称怒江方言。

12.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

13.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

14.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

15.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

16.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

17.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18.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民。

19.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

20.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日,就是本主庙会。

21.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大理四绝中的“风花雪月”,分别指?

大理四绝——风花雪月

下关风

《大理县志》载,“由于平阳地面恒热气涨上升,而十八溪涧冷空气时来扑之,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数冷空气至下关,为东山所阻,亦时时输入此平阳地面,亦复四周皆山,诸空气旋转其中,一时不能腾空而散,互相博击,其狂如虎,拔木倾舟,有自来也。

”特别是市区下关,冷空气流速快,风吹得特别猛烈,时速达12~14米/秒,最大时速达28米/秒,妇人骑车、步行或有掀倒之例。

一年之中,大风有35天以上,故下关有“风城”之称。

关于下关风,还有这样两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有一个白面书生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爱,引起了南诏国王的不满。

诏王就命罗荃法师把书生打入洱海。

姑娘为救情人,向观音菩萨要了六瓶风,想让大风把海水吹干,救出书生。

谁知风瓶才背到天生桥,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个风瓶。

刹时间、狂风怒吼,一年四季风吹不断,冬季尤为猛烈,后来人们就把下关叫作“风城”。

又传在很久以前,观音化作一个老妪,背着一个风瓶,经过天生桥时,守桥土卒按照贯例要检查过往行人的货物。

老妪好言劝说不要检查、士卒不听。

还没等老妪说明利害关系,就硬将瓶盖打开、顿时风从瓶中冲了出来,一发而不可收。

等士卒明白过来,老妪早已不见了。

从此,大风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桥吹向下关,故名“风城”。

上关花

相传上关有棵“十里奇香树”,花大如莲,香味胜过桂花,颜色呈粉白色,结的果实黑而坚硬,用作朝珠,故又称为“朝珠花”。

据《大理府志》载:“……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俗以仙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以其地名之。

”此花种于何时,已不可考。

只知道在元朝至正年间,花开得很好,年年开、月月开,浓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

后已绝种,传说是由于鲜花怒放时,观者云集,一些贪官污吏借观花而敲诈勒索当地百姓,百姓叫苦连天,只好暗中把花弄死。

但直到今日,白族人民爱花、养花已成习惯,而且花卉繁多,四季飘香。

苍山雪

主要是指点苍山山顶一年四季不化的积雪景象。

苍山的马龙峰、玉局峰、雪人峰、中和峰,即使在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关于苍山的雪景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瘟神来到大理坝子想残害百姓。

这时,有兄妹俩为使人们免遭瘟疫,到观音那里去学法,归来后,就用法术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用大雪把瘟神冻死。

兄妹俩亦在苍山雪人峰上变成雪神,永远镇住了瘟神。

从此,苍山就有了千年不化之雪。

洱海月

传说天上有一位仙女羡慕人间生活,下凡来到洱海边与一渔民青年成婚。

她看到渔民打鱼困难,就把自己带来的一面宝镜放入海底,把鱼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打到更多的鱼。

后来,那面宝镜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这就是洱海月。

每当月出,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洱海,地溺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芒然,一个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随浪飘摇,令人惊叹不已。

白族有什么风俗?

服饰: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

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建筑:

白族具有我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

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

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扩展资料: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

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

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汤。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

参考资料来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