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汕头的过节风俗,汕头过年习俗概括

汕头的过节风俗,汕头过年习俗概括

来源 开源网站 发布:2024-03-04 23:41

汕头的过节风俗目录

汕头的风俗习惯

汕头过年习俗概括

汕头农村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汕头的过节风俗主要体现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上。

春节:汕头人在春节期间有多种庆祝方式,如祭祖、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此外,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迎财神”,即在大年初一或初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或窗户上挂上“财神爷”,以迎接新年财神的到来,希望能够得到好运和财富。

中秋节:汕头人在中秋节期间,会吃月饼、赏月、玩花灯等传统习俗。汕头的花灯制作工艺独特,制作的花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十分精美,成为中秋节时的一大特色。

端午节:汕头人在端午节期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其中,汕头人的赛龙舟比赛规模较大,龙舟比赛的队伍众多,比赛氛围热烈。此外,汕头人还在端午节期间会挂艾草,以驱除瘟疫和邪气,保佑家庭平安健康。"。

汕头的风俗习惯

1.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七样羹又称七样菜,七宝羹或七种粥,是潮汕、闽南地区春节时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食俗。

七样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兰等蔬菜同煮,寓意:新(芹)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各人(芥兰)。

2.冬至吃冬节丸:潮汕冬节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

在潮汕,冬节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之一。

潮汕冬节有很多民俗文化活动,如祭祖、谢神、扫墓、吃糯米丸等。

3.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宾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

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

4.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过去潮州的宗法习俗,只有生下男孩,才算添丁。

并且必须举行热闹非常的“上灯”活动。

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家人就可以挑起一对大红灯挂在祠堂的灯架上,象征家中添了丁。

在元宵灯节期间,每天晚上,抱着孩子到祠堂前接受乡下的祝贺。

除了挂灯外,还要在祠堂前悬挂八屏大花灯,或搭戏台做纸影戏,让村里的人观赏,娱乐。

5.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元宵节前后,展出各种彩灯,争奇斗胜,谓之“赛花灯”。

6.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生活中,人们好事或者喜事送礼一般都要“一对”,“一双”,很多成箱装的物品也都是成双的,这都寓意着好事成双之意。

7.信奉妈祖:传说福建湄洲民女林默,她仙逝之后于海上屡救风浪中之渔民。

海上作业者崇敬她,称她为“妈祖娘娘”,林姓者则称她为“姑娘”,供上神位,建庙祭妃,因而行船者初一,十五在舟中祭拜妈祖,每年三月廿三为“妈祖生”,隆重祭拜。

8.五谷爷:也叫五谷母,潮汕民间崇奉的农业祖像。

传说五谷神是教民种五谷和尝百草教民治病的神农氏。

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后,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便算是五谷神位,进行祭拜。

俗称五谷爷(母)神诞。

扩展资料:

1.七样羹是潮汕地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

"七样羹"即由7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一锅吃,由来已久。

相传,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贬江南。

正月初七这天,他来到榕江边一个偏僻荒野,顿觉头晕眼花,饥饿难忍。

只好就地采摘了几样野菜,煮成杂菜汤聊以充饥,刚吃完,顿觉眼睛明亮,浑身有了力气,后来该官员复职高升,忆起当年在江南尝过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种,于是让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务必随便取七样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样羹”而食。

2.潮汕冬节丸分为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汕头

新浪网:汕头风土人情

百度百科——七样羹

百度百科——丁酒

汕头过年习俗概括

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

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

因一地之风俗是由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影响而成的,故潮汕地区便有着很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民俗活动。

一、放鞭炮 潮俗正月初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要于门前或阳台祭拜南辰、北斗、天公,以及家中所祀奉的神灵,企盼新年平安,行好运。

二、祭祖 汉族元旦祭祀祖先的习俗,在汉代就形成了。

宋明以后,全国普及。

三、拜年 拜年,亦称走春、探春。

相传远古有一种怪兽,头顶独角,口似血盆,人称为“年”。

每到除夕,它便挨家挨户地觅食吃人。

人们只好把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紧闭,躲在家里,直到正月初一早上才开门相贺未被年吃掉。

于是拜年之风绵延相传。

四、送春? 春?(“?”原义盛)是潮汕一种民俗用品,是一种分成三四层,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为成对使用。

五、舞狮和游大锣鼓 春节期间潮汕的文娱活动甚为活跃,有舞龙、舞蜈蚣、猜谜等,其中舞狮和游大锣鼓是较为普及,最为引人瞩目的。

汕头农村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汕头农村过年习俗

1、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晚上农家水缸要贮满水

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

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

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2、//送压腰钱//

送压腰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

长辈要分钱给后辈

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钱要很讲究地装在利市包中

俗称为“压肚腰”

意谓一年从头到尾

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3、//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其中大桔(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

带多带少没关系

但绝不能是奇数

临走,主人会留下两个大桔

取出自家大桔交换

意在互赠吉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