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土族的风俗有哪些,土家族的风俗

土族的风俗有哪些,土家族的风俗

2024-03-05 06:23:52 来源 知识库

土族的风俗有哪些目录

土族的习俗

土家族的风俗

介绍土家族的民风民俗100字

1. 婚礼:土族的婚礼通常在农历正月或者二月举行,由男方家长出资办理。婚礼分为三个环节:迎亲、拜堂和送亲。

2. 藏戏:土族的藏戏是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通常在节日或者庆典等场合演出。藏戏包括唱、跳、念、打等多种艺术形式。

3. 马术:土族是著名的马术民族,他们骑马的技术非常高超,马术在土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4. 服饰:土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男女的服装和头饰都非常独特。男子通常穿着长袍、褶裙、绸带和高筒靴,女子则穿着长裙、绸袄和长靴。

5. 饮食:土族的饮食以羊肉、牛肉、糌粑和酥油茶为主,其中糌粑是土族的主食。土族还有一种特别的食品——“糌粑酥”,是将糌粑煎炸后沾上糖吃的。

6. 藏医:土族传统的医疗方式是藏医,土族的医生通常在年幼时就开始接受传统医学的训练。土族的藏医主要使用中草药和针灸等方法治疗疾病。"。

土族的习俗

土族的习俗: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0多万。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境内,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

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永登县、卓尼县等地。

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国家在1979年为土族人民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总人口数为289565人。

土族的服饰: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邮票上的土族   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

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

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

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

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

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

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

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

饮食卫生也很讲究。

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土族的建筑: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

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

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

土族的房屋建筑   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

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的礼仪: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

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

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

客人来时;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

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

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土族的丧葬: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

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还有高声喧哗。

土家族的风俗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

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

观摹、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

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

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

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

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

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

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

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

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介绍土家族的民风民俗100字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

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土家族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