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过年潮州有什么风俗,潮州过年的习俗(表格)

过年潮州有什么风俗,潮州过年的习俗(表格)

参考 网络 时间: 2024-03-04 07:40

过年潮州有什么风俗目录

请问潮汕人一般过年都有什么?怎么过年的???(急)

潮州过年的习俗(表格)

地理作文:潮州过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1.吃年糕。

潮州人在过年时一定会吃年糕,这是因为年糕在潮州话中发音与高升音非常相似,象征着新一年里步步高升。

2.拜年。

潮州人过年时会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并带上新年礼品,如糖果、糕点等。在拜年过程中,长辈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寓意。

3.放鞭炮。

潮州人过年时也会放鞭炮,这是为了驱逐邪气、迎接吉祥的传统风俗。

4.守岁。

除夕夜,潮州人会守岁,即待到半夜时分,家庭成员一起吃年夜饭、祭祖、看春晚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5.舞龙舞狮。

在潮州,舞龙舞狮是过年期间最为盛行的活动之一,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人们穿着各种彩色服装、手持龙头、狮头表演舞龙舞狮的场景,气氛非常热闹。"。

请问潮汕人一般过年都有什么?怎么过年的???(急)

农历正月初一的清早,各家各户备齐各种素菜、果品到祠堂祭拜祖先。

这一天早餐,全家要吃素,以示对祖先虔诚尊敬。

各个宗祠都要挂灯 笼,写明姓氏,显示其先人的官职或贤哲家风。

如姓李的为“陇西旧家”,表示他与唐朝的李世民同宗支;姓黄的则写“江夏世家”,表示他们是孝子黄香的一脉等等。

正月初一至初三,小辈应向长辈拜年,亲朋则互相祝贺,名为拜年或拜正。

当小孩一清早捧槟椰(或以橄榄代槟椰) ,向长辈请安拜年时, 长者则赏些钱给他买糖果,俗称为“赏面钱”。

这一天外出,遇见熟人,应互相道贺,共祝新正(正月,即年的开头)万事如意。

交情较深的,则互相登门拜正。

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大橘和橄榄,以备客人拜正答礼之用。

潮汕春节文娱活动最活跃。

有赛锣鼓班的,有舞龙、舞蜈蚣、舞狮、扣鹦歌等。

有些乡村还要通过舞狮队拜年,联络乡情友谊。

正月初一至初三,一连拜祭祖先三天。

祭拜时有鼓乐助祭的习俗,一些乐社和皮影戏班,便在这时组成小乐队,到各地宗祠巡回弹唱助祭,参贺新喜。

主人分别给乐手红包,小孩也奉送槟椰。

到了正月初四“弦架开”(即年假开)。

这一天,传说上天汇报的神明回到地面来了,过去迷信的拜神者,一早就上神庙烧香祝福,有些人还 把全家的生辰年庚八字,写在红帖上,缚于神轿上,向神许愿,希望“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

各行各业在新开市中,都有点“诀术”。

教书的喜在笔筒上贴起“新春开笔砚,诸事皆遂意”的小红联。

做生意的则一早起来就扫地,自外朝里扫,表示要把财扫进来,墙壁则贴上“开门扫地财长聚,货如轮转大利市”等吉利红联。

农民则说这一天要吃蒜和猪肠,说吃猪肠、蒜,新年做起事来“长长又合算”。

总之,自除夕到正月初四年假开,人人都盼着争个好头彩。

潮州过年的习俗(表格)

展开全部

潮州春节习俗,说起来还真不少。

最有特色的当首推新年送大桔了。

在潮州 有“新年赠桔 大吉大利”的讲究。

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

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

送桔表吉祥 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

通常的,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送桔送红包 在潮州,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

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

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送桔赔礼 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

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带桔走亲戚 潮州揭西县客家地区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是走亲戚最热闹的时节,路上人来人往,称为“游正”。

所带的礼物必要有生柑一对,蒜子二条,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着与回礼一起带回。

地理作文:潮州过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对于春节来说,每个地方都会有其不一样的风俗,那么,在潮州,有哪些习俗呢?以下是整理的潮州春节习俗作文相关资料,望朋友采纳。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族风俗也不同。

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闽南的春节笑声不断;东北的春节饭菜可口;而潮州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随我一起去了解吧!

潮州人在腊月二十四那天,就开始迎接春节的到来了。

潮州的特产特别多,因此,这些特产成了过年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各家各户都要准备这些东西,其中,潮州人准备得最多的是红?。

红?是由发酵?包着糯米、香菇等食料精制而成的,关于它的意思有很多,有红红火火、五谷丰登等。

另外,潮州人还要拜神,以及大扫除。

到了腊月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人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

这一天,大家都要祭祖,摆上鸡鸭鱼肉,插上香烛,便可以祭祖了。

祭祖时每个人都要叩三叩,叩头时可许下来年的愿望。

人们可以利用祭祖的时间,除旧布新:贴上红红的对联,传统的人家还挂上红红的灯笼。

小孩子贴到别处放鞭炮,一串串鞭炮火花四溅,仿佛要把祝福送进千家万户。

下午大家吃完午饭后,早早地沐浴穿新衣,开始期盼团圆饭的到来。

到了晚上,大家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这一夜的团圆饭,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有公务脱不了身,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饭桌上,男人们互相敬酒;孩子们开始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收红包,图个避邪求吉;而厨房里,勤劳的女人们正忙着做菜。

吃完团圆饭,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喝潮州工夫茶,唱潮剧。

正月初一,这对潮州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一页,人人早早的起了床,有的去拜年,有的在家接待客人,有的趁假日的时间出去游山玩水,还有些女人拖儿带女回娘家看望父母。

街上真热闹:鹤发童颜的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兴致勃勃地漫步着,说笑着;高大的青年男子也一改平时的严肃,温习着儿时的功课──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几个年轻的妙龄少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在互相逗趣、取乐;天真烂漫的孩童们,戴着漂亮的围巾,帽子和手套,穿着各式各样的棉袄,嬉笑着出入于货物琳琅的商店、趣味无穷的游乐场。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对潮州的春节来说是一个高潮。

在那天晚上,人们带着儿女,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漫步在挂满灯谜的大街上,大家总要停下来猜猜灯谜,不是为了答对题时有礼品,而是为了一份答对题时的喜悦。

潮州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那天晚上,小孩子必须吃甘蔗,据说在这天晚上吃了甘蔗不会蛀牙。

潮州的春节,具有浓厚的传统味道,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有快乐,还有家的温馨与美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