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小年有什么风俗,过小年的风俗来历与禁忌 关于过小年的风俗来历与禁忌
来源 共享网站 时间2024-03-04 10:02农历小年有什么风俗目录
小年的特定风俗是什么
过小年的风俗来历与禁忌 关于过小年的风俗来历与禁忌
农历小年是农历除夕前的一天,也称为“扫房日”或“祭灶日”,有以下几种风俗:。
。
1. 扫尘:农历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把家里的灰尘扫干净,为新年做准备。
。
2. 祭灶:人们会在家里设立一个灶位,供奉灶神,祭拜灶神,希望灶神保佑家庭平安、幸福、健康。
。
3. 贴春联:农历小年也是贴春联的日子,人们在门上或墙上贴上写有吉祥话语的春联,迎接新年的到来。
。
4. 吃年糕:在农历小年这一天,人们还会吃年糕,寓意吉祥如意、步步高升。
。
5. 祭祖:有些地方还会在农历小年这一天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和平、健康、幸福。"。
小年的特定风俗是什么
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
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如《清嘉录》记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那么大家知道过小年有哪些习俗吗?
1、祭灶
小年这天,是传统意义上民间祭灶的日子,人们不仅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点等,也会把旧的灶神画像换下来,贴上家家户户“请”回来的一帧新灶王像。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2、扫尘
小年这一天,也是扫尘的日子。
过小年意味着离过春节不远了,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室内卫生,俗称为扫尘。
而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为迎接新年做好充分准备。
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人们把从小年开始到除夕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3、吃灶糖
小年这一天,还有吃灶糖的习俗。
灶糖起初为祭灶、辞灶时的供品,主要原料是麦芽糖,还有一种是江米磨粉加饴糖所制。
因灶糖多做成圆形,似瓜,中空,所以也称“糖瓜”。
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故又称“胶牙糖”。
北京俗称“关东糖”,因是按关东传统制法做成。
上海、江苏的灶糖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扬州人还在灶糖上插一条葱绿的喜花,叫做“元宝灶饭花”),或称“廿四糖”。
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
此外,还有做成荸芹、葫芦、小鸡、小鸭等各种形状的灶糖。
人们认为灶糖富有粘性,用糖祀灶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和过错;又因为其味甜,灶王爷吃糖后嘴甜,就会多说好话。
4、剪窗花
小年通常是在为过春节做准备,而剪窗花、贴窗花是小年盛行的民俗活动。
窗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剪纸品种之一。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贴窗花,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古时候,窗花不是买的,而是由心灵手巧的人剪的。
剪刀一动,各种动、植物栩栩如生,有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将一年最美好的祝愿,都贴到窗户上。
虽然现在能够自己剪窗花的人少有,但是贴窗花的习俗依然保留,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5、宜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因此小年到年底,进行结婚典礼的新人会特别多。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小年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过小年的风俗来历与禁忌 关于过小年的风俗来历与禁忌
1、过小年的习俗
(1)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3]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2)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4-5]
(3)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4)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2、小年的来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人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3、小年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