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风俗资料,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4-03-03 10:19:03 来源 知识库苗族风俗资料目录
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
1. 婚姻习俗:苗族婚姻多采取“走婚”形式,即男女自由选择配偶,男方在女方家中居住一段时间,称为“跳线”,女方则在男方家中居住一段时间,称为“接线”。在婚礼上,男方要送给女方一只鸡和一条猪,表示尊重和感谢。
。
2. 藏锅节:苗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也称“龙抬头节”。节日期间,人们会将一只大锅涂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满糯米饭、肉、蔬菜等食物,然后用竹竿挑起来,游行到村外的田野里,将糯米饭倒出来与大家分享,寓意丰收、团圆和幸福。
。
3. 赛龙舟:苗族传统体育活动,通常在端午节举行。人们会在河里放置一个龙头和龙尾的竹筏,然后划龙舟,竞赛速度和技能。这项活动代表了苗族的勇气、团结和奋斗精神。
。
4. 花山节:苗族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也称“花节”。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山上采集各种鲜花和草药,然后用它们装饰自己的家园和衣服,以示喜庆和美好。
。
5. 打腰鼓:苗族传统音乐表演形式,通常在婚礼、葬礼和节日等场合举行。表演者手持腰鼓,用手指敲击鼓面,同时跳舞和唱歌。这种表演形式寓意团结、快乐和祝福。"。
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1、苗年
盛行于和广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
2、龙船节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流行于贵州的、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
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两条划船比赛用的龙船。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
在湖南湘西的凤凰、、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划龙船,而且分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场面非常热闹。
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3、四月八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
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
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
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4、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
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
到时,每家都煮好、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
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
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跳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有的拉马来跑马场赛马,有的牵水牯牛来场斗牛,节期一般2天。
5、花山节
此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踩场”、“踩山”等,流行于贵州黔西北、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的苗族地区。
由于苗族住地不同,服饰有差异,因此,苗族过花山节的日期也不一致,节日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六月,有的在八月。
在黔西北的铁盔一带,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跳年场,二月十四至十六日跳桃花场,七月十六至十八日跳米花场。
扩展资料: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参考资料来源: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1、苗族节日
(1)一月:动月(鼠或子月)1到15日是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在这一天苗族人都不会出远门。
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苗族人会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
玩年节相当于春节,有许多的习俗和一些节庆日。
(2)二月:2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是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三月:3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
(4)四月:4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五月:5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六月:6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七月:7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八月:8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等活动。
(9)九月:9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十月:10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2、苗族风俗
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苗族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了,这个民族分布的较广,人口相对其他少数民族来说,也算是比较多的了。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来说说苗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一些社会制度也和汉族相差很大
(1)社会制度。
苗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苗族的社会制度主要为鼓社制、议榔制、理老制等。
一般来说鼓社制就是一个同宗,或者是数个自然村寨组成的组织。
议榔制是指不同宗的家族,组成的地域性村寨组织。
理老制是苗族村寨中的自然领袖,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2)饮食。
苗族人最有特色的饮食习惯,就是非常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酸汤酸菜。
(3)禁忌。
在苗族有一种很奇特的产忌,就是忌讳孕妇与孕妇会面,也忌讳孕妇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还有就是关于农事的忌讳,在田间的适合忌讳提到老鼠,因为怕它们听到来糟蹋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