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腊八风俗,腊八的习俗和来历有哪些?
参考 其他 时间2024-03-01 23时老北京腊八风俗目录
北京的腊八节有什么风俗
腊八的习俗和来历有哪些?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举行。在老北京,腊八节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
1. 吃腊八粥:腊八节的重头戏是吃腊八粥,这是一种由米、豆、果干等食材熬成的浓稠粥。据说吃腊八粥可以祛寒暖身,增强身体抵抗力。
。
2. 烧香祭祖: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烧香祭祖,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
3. 贴腊八花:腊八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是贴腊八花。这些花通常由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纸花组成,寓意着吉祥、团圆和幸福。
。
4. 做腊八蒜:腊八节还有一个传统的饮食习俗,就是做腊八蒜。这是一种将大蒜头浸泡在醋中腌制而成的小吃,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
。
5. 赏腊八灯:在腊八节晚上,人们会点起腊八灯,这些灯通常由红纸和蜡烛制成,形状各异,非常漂亮。赏腊八灯也是腊八节的一个传统习俗。"。
北京的腊八节有什么风俗
1、腊八粥,旧时,腊八节这天,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在煮粥,人走在胡同里,就可闻到腊八粥的香味儿。
2、腊八冰,在民间也有吃“腊八冰”的民俗。
吃腊八冰是在腊八的前一两天用陶瓷盆盛满冷开水,并放在院中结成冰,待腊八这天早上磕出冰块全家分食之,旧时的说法是“吃了腊八冰,来年一年不肚疼”,这当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3、腊八蒜,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4、腊八嫁闺女娶媳妇,在过去,腊八这天老北京还有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聘闺女、娶媳妇。
当时的老百姓认为腊月是大喜临门的季节,俗称为吉腊月,而腊月初八又是最喜庆吉祥的好日子,所以百姓家多在这一天办喜事,或选择这天为订婚日以示吉庆。
5、腊八节浴佛会,明清时期,老北京寺庙众多,如柏林寺、黄寺、广化寺等每年的“腊八”都要举行“浴佛会”、“法会”诵经礼佛,并模仿牧牛女献乳糜的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熬粥供佛,还要在寺庙内的浴佛台上用香水(药材配制而成)为释迦牟尼神像洗尘。
腊八的习俗和来历有哪些?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
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西北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
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
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腊八节的习俗: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
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腊八节的习俗: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西宁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江浙腊八节的习俗: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
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
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伴随着愈发寒冷的天气,腊八翩然而至,这时候春节真的不远了!腊八节除了喝腊八粥,在北京还有这些讲究,看看你都知道嘛?
1、吃腊八粥
旧时,腊八节这天,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在煮粥,人走在胡同里,就可闻到腊八粥的香味儿~腊八粥里的东西,据不完全统计不小20种!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松仁、桂圆、花生、葡萄干……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这腊八粥才算是齐活儿~不仅如此,以前住在北京郊外的老百姓家,人们还会把粥撒在院中的果树上,以祈望果树年年丰收。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将粥喂给家中的猫狗等动物吃,寓意六畜兴旺。
2、泡腊八蒜
北京人过腊八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习俗——泡腊八蒜。
腊八这天,将剥好的蒜放入一个罐子里,倒满醋,再将罐子密封严。
按老北京的规矩,腊八蒜是要泡到大年初一的,因为大年初一北京人要吃饺子,而且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
这个时候蘸着腊八时候泡好的腊八醋吃,甭提多香了!
3、送腊八蒜
北京人送腊八蒜是为了把一年的赊欠的债都追回来,为什么这样说呢?旧京时各家商号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是在腊八这天起查算。
腊八这日子正好就是开始“拢账”了,可赤裸裸地登门要账不符合买卖家和气生财的规矩,于是这收账的往往都在腊八这天给欠债的送上一罐儿腊八蒜,这腊八蒜的蒜和算账的“算”同音说白了意思就是年关到了“咱今年的账也该算算了”。
4、舍粥
此外在腊八节这天,北京有的寺庙还会给前来参拜的众人舍粥。
以雍和宫煮腊八粥为例,旧时从腊月初一起就开始搭棚垒灶,最初时曾支起过六口约宽两米深一米多的大锅。
煮粥时要先举行隆重的盛典活动,然后喇嘛们从腊月初七起就开始泡豆米,每锅要倒入数十种米、杂豆、干果等食材,喇嘛们不断加火熬煮,直至腊月初八的拂晓。
煮粥时宫廷还要“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
如今每年的腊八,雍和宫仍会在宫内举办佛事活动,全体喇嘛仍诵读佛经,再将煮好的第一罐粥供于佛像前,然后开始惠民“舍佛粥”。
只不过如今的“舍粥”已没有了救济穷人之意,而是提示人们不要忘本。
5、办喜事
在过去,腊八这天老北京还有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聘闺女、娶媳妇。
当时的老百姓认为腊月是大喜临门的季节,俗称为吉腊月,而腊月初八又是最喜庆吉祥的好日子,所以百姓家多在这一天办喜事,或选择这天为订婚日以示吉庆。
每到这天,老北京的街巷里常有吹打着吉庆乐曲的婚嫁仪仗队伍在人群中穿行, 孩子们一边跑着跳着,一边唱着这句歌谣:“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但却忘了注意头部、脚部保暖。
除了戴帽子护住耳朵,热水泡脚也是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
特别是有风湿关节病等陈年旧疾的患者,用一些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中药液泡脚,对身体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