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节日风俗全书,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发布:2024-03-02 06:39 参考 用户推荐华夏节日风俗全书目录
求推荐一些关于民风民俗的书
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中华民族一共有多少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传统节日?
华夏节日风俗全书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书籍,包含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庆祝方式和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
该书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入手,详细介绍了每个节日的来历、庆祝活动、特色食品、民俗习惯、艺术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一些地方特色节日,如腊八节、寒食节、端阳节等,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
总之,华夏节日风俗全书是一本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书籍,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求推荐一些关于民风民俗的书
《华夏诸神》、《中国神话研究》、《史记》(文言功底好的,可以看原著)、《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推荐原著文言)、《神话的故乡-山海经》、《山海经的自然神话分类及原始思维初探》、《山海经神话研究》、《洪水神话鹿忆鹿》
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旦,1月1日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清明节,4月5日(或6日)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9、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10、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中华民族一共有多少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传统节日?
1,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
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2,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3,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4,清明,时间:阳历四月五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5,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6,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7,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