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端午节独特风俗,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端午节独特风俗,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发布:2024-03-01 06:17:16 参考 用户推荐

端午节独特风俗目录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1.赛龙舟。

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木质船,通常需要20到80名划手划桨,一位舵手掌船,一位鼓手敲鼓。龙舟比赛通常分为不同的组别和级别,吸引了许多观众和参赛者。

2.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它是由糯米和不同的馅料(如豆沙、肉、咸蛋黄等)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吃粽子的传统起源于纪念屈原,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避邪驱邪,保平安。

3.挂艾叶。

艾叶是一种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驱邪、祛病、消毒等功效。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常会在门口、窗户或床头挂上艾叶,或者将艾叶放在衣服、枕头中,以驱赶疾病和邪恶。

4.佩香囊。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通常用丝绸或绸缎制成。在端午节,人们通常会佩戴香囊,以驱邪、祛病和保平安。

5.饮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由黄酒和雄黄混合而成的饮料,具有辟邪、防病、提神等功效。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喝一杯雄黄酒,以祈求平安健康。"。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下面我们来说说端午的习俗。

一、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二、挑“端午担”

宁波人过端午节时,男青年要挑上一份重重的礼品到女方家里。

宁波人把这种送礼习俗也戏称为“垫矮凳脚”,意思是要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摆平。

这“端午担”中,少的有四色,多的有八色,具体的物品有粽子、大黄鱼、鸡蛋、肉、糖、馒头等,其中不可缺少的是一只大白鹅,因为鹅在路上抬着头发出“戆戆”的声音,故有“呆头”女婿一说。

因为鹅很忠诚,端午给丈母娘送鹅,其实就是表达忠诚。

到了丈母娘家中,丈母娘会将端午担里的点心等礼品分送给亲戚朋友,寓意定亲成礼,送嫁开始。

在女婿回家之前,丈母娘还会自备礼品,让女婿带回,寓意“回礼”。

女婿的端午之行,才正式结束。

现在,象山很多地方,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传统风俗。

三、拴五色丝线

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

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四、悬挂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

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五、跳钟馗

钟馗在民间是辟邪扶正的象征。

所以有些地区就有五月初五这天跳钟馗的习俗。

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

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1、包粽子,这是端午节必须吃的一种特殊美食,家家户户都以这种方式来个端午节。

2、煮咸鸭蛋,煮大蒜,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习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上树枝葫芦等。

说是葫芦的寓意是福禄,葫芦还可以聚财避邪。

4、栓五色丝线,大多数的地方,端午节当天,大人小孩儿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线

5、佩香囊,香囊内一般都是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挂在脖子上。

6、俗语“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

端午节当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种毒的侵蚀,这个习俗不普遍,只是个别地方的习俗。

7、赛龙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区比较流行,一直到现在,都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

8、据《康熙大兴县志》记载,端午节这一天少女要“佩灵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儿节”。

9、端午节当天,一些江南的风俗,要在屋内焚烧苍术、白芷、芸香,再点上蚊香,薰得烟雾腾腾,用以辟邪去毒。

10、门上挂艾草,可以驱赶蚊虫。

11、画额,不少地方,端午节当天,有些人家用雄黄酒涂在孩子额头和鼻耳之间,或在额上写一“王”字。

据古医书《本经》讲,雄黄“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12、端午浴,在广东广西一些地方,端午节当天,要用艾草水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至今还有直到现在还很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13、放纸鸢,就是风筝,这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节民间习俗

14、打午时水,这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因为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