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风俗文化论文,土家族餐桌上的文化(作文)
时间 2024-02-29 参考 用户推荐土家族风俗文化论文目录
土家族的民俗作文
土家族餐桌上的文化(作文)
土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土家族有着丰富的风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服饰文化等方面。
。
传统节日方面,土家族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如芦笙节、花儿节、赶山会等。其中,芦笙节是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这一节日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和祈求丰收,人们会穿着土家族传统服饰,饮食、舞蹈、歌唱等活动不断,场面非常热闹。
。
婚礼习俗方面,土家族的婚礼非常隆重,通常需要进行三天三夜的婚礼仪式。在婚礼前,新郎需要到新娘家进行“拜门”礼,表示对新家庭的尊重。婚礼当天,新娘需要穿上土家族传统婚纱,新郎则需要穿上土家族传统服饰,两人手拉手完成一系列的婚礼仪式,如“过门”、“拜堂”、“交杯酒”等。
。
服饰文化方面,土家族的服饰非常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男性通常穿着黑色长衫或蓝色上衣,搭配黑色裤子和靴子;女性则穿着彩色上衣和裙子,头上戴着红色的花环或发簪。此外,土家族还有一种特殊的服饰叫做“布依服”,是由布料、棉绳、布绒、毛线等材料手工编织而成,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
综上所述,土家族的风俗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的民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
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
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
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
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
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
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
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
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
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
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
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 ..
土家族餐桌上的文化(作文)
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
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
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节庆、礼仪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
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
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
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
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
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菜肴中,正上方必摆腊肉。
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
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
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
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
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
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
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粉(米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