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地传统节日风俗,过年有哪些习俗,在山西省内!
发布 2024-02-28 04:32:35 参考 用户推荐山西各地传统节日风俗目录
山西的节日风俗习惯是什么
过年有哪些习俗,在山西省内!
阳泉地区传统节日有哪些?
1. 太原: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还有独具特色的“打秋风”习俗,即在中秋节期间,人们用纸或布制成的风筝,放飞于空中,象征着风调雨顺、丰收安泰。
。
2. 大同:除夕之夜,人们要烧香拜神,祈求家庭平安幸福,还有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
。
3. 阳泉: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当地人喜欢过“打狗花”活动,就是在元宵节期间,在狗头山上燃放各种烟花爆竹,极具观赏性。
。
4. 长治: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到祖先墓前祭拜,清理坟墓,还有“草人节”活动,即用稻草编制成的草人,象征着耕作和收获。
。
5. 晋城:端午节时,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还有“抢糍粑”活动,即用筷子夹着糍粑,比赛谁先吃完。
。
6. 朔州: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人们会祭祀鬼神,还有“半夜鸣钟”活动,即在半夜时分,敲响寺庙的钟声,驱散恶灵。
。
7. 运城:每年的四月八日是“庙会日”,当地人会到庙会上玩耍、购物、品尝当地特色小吃。
。
8. 忻州:冬至节时,人们要吃饺子、糖葫芦等,还有“打麻将”、“扯旋风”等娱乐活动。"。
山西的节日风俗习惯是什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ydykzxxx
山西的民风民俗
作为民俗四大类之一的“文艺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侧面,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
太原的民俗文艺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社火习俗就是其中最为夺目的一朵奇葩。
社火,实际上就是太原人俗称的红火。
古老的太原大地,久传着一句民谚,那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红火。
”当然,民间的风俗,由于受到地域、历史、经济、交通的影响,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色。
就拿这句民谚来说,在不同的地方,虽然同属太原地区,有着不同的传承内容。
比如有的地方叫:“庄户人,要得乐,唱大戏,耍红火。
”有的地方说:“唱大戏,耍红火,穷苦人盼的就是这。
”也有的地方却是:“耍红火,弄红火,婆姨娃娃全家乐。
”但是,综观其实质,原本是一个:红火,在劳动人民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现,是人们对幸福的真挚追求。
所以,红火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乃至于在千百年来,日趋丰富,日趋充实,日趋完美。
太原的红火规模大大、形式多、内容广,生活气氛浓烈,地方特色别具一格。
大致说来可分为日间红火和夜间红火两大类,但是,这两大类红火并不能截然分割,很多的红火可以在日、夜之间交叉进行,重复进行。
而同是一个形式,同是一个内容,仅仅由于时间的差异,却产生出迥异的奇特效果。
把这些
过年有哪些习俗,在山西省内!
正月十五,山西各地都要举行灯节,灯节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转九曲黄河阵。
晋北一带转九曲的活动更盛。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十、二十五、二月二,都要举行九曲黄河灯会,会期一般为3至5天,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
九曲,即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当地讲究摸摸老杆,祛病延年。
木杆上端置有圆形木质灯托,灯数一般为 365盏(闰年另加 30盏),象征一年365天。
灯场中心,栽一根高达7~10米的老杆,上面挂有大灯笼,灯场外面有许多用块炭垒砌成的圆锥形的旺火。
吉时一到,鸣炮三声,这时场内灯光齐亮,场外的旺火冲天。
秧歌队披红着绿,载歌载舞;各种社火队伍及村中男女老少,也依序进阵。
人们自由自在地转悠倘样,一派热闹景象。
当活动进入高潮,老杆上的焰火点燃,上下鞭炮齐鸣,会场群情激昂,欢声雷动。
关于九曲黄河灯会的来历,山西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
而这诸多的解释,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众心理的积淀,它们共同赋予这一悠久的民俗活动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阳泉地区传统节日有哪些?
阳泉也和山西的其它地方一样有着丰富的节日,阳泉的元宵节最为热闹,节日活动从十四日开始,延续到十六日。
此节特定的食品是元宵,有庆贺团圆之意。
除祭祀神、祖外,家家室内摆灯、门口挂灯,街头巷尾亦张灯结彩,晚上人皆出户观灯。
传统花灯有动物灯、植物灯、人物灯、戏曲故事灯及花炮制作的烟火灯,其中五谷、六畜、蔬菜、瓜果、花卉、鸟兽、鱼虫等造型最多,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等。
近年来,又出现各种电动的新型花灯,有仅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而且动态逼真、栩栩如生。
许多灯上还有谜语,称为灯谜。
人们一边赏灯一边猜谜,情趣倍增。
山西元宵节的特色活动是游“九曲黄河阵”,以雁北为代表。
一般竖365根杆子布成9个弯曲小阵,杆间用绳子串起,每杆张挂一灯,游人须不走重路、一杆有剩地转完全阵。
此节活动还有放焰火、闹社火。
山西土焰火以晋中的架火最具代表性,燃放时飞炮轰鸣,花弹飞舞,整个架火灿烂辉煌,十分壮观。
闹社火也叫闹红火等,包括各种民间嬉戏、杂耍、游艺有表演,例如大头娃娃、二鬼摔跤、张公背张婆、猪八戒背媳妇、跑驴、花鼓、旱船、抬阁、背棍、舞狮子、舞龙灯等,深受民众喜爱,历来盛行不衰。
正月二十五为添(填)仓日(有的地方是二十或二十三),除祭仓神外,用面团或面食象征性地添(填)粮仓,以祈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