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苗簇风俗,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簇风俗,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日期: 2024-02-27 05时 来源 会员推荐

苗簇风俗目录

苗族有什么风俗呀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的风俗习惯100字

苗簇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风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婚姻:苗簇婚姻自由,男女自主选择,但需经过家长协商。婚礼上,男方需送彩礼,女方需准备嫁妆。

2. 服饰:苗簇男女的服饰都十分华丽,女性喜欢戴花环,男性则喜欢戴帽子和佩戴各种饰品。

3. 饮食:苗簇人主食为米饭和玉米饭,常食用猪肉和鸡肉。他们还喜欢喝酒和吃辣椒。

4. 舞蹈:苗簇舞蹈十分有特色,以“踩堆花”为代表。在舞蹈中,男女手牵手跳舞,非常热闹。

5. 宗教:苗簇人信仰东方教,认为神灵可以保佑他们平安顺利。

6. 节日:苗簇人有很多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苗族三月三节和苗族花山节。这些节日均有浓郁的苗簇文化特色,是苗簇人民的传统节日。"。

苗族有什么风俗呀

苗族习俗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诚朴憨厚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古朴的礼仪和传统道德风尚。

尊敬长辈和老人是苗族社会一大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晚辈忌叫长辈的名字,按照辈分称呼问候。

长辈或平辈进屋,年轻人站立迎候,让坐并倒茶敬烟。

长辈在座,晚辈不得高谈阔论,指手划脚。

路遇长者,年轻人主动让路,如长辈肩有重担,便主动帮忙,不得超越前行。

宴会及公共场所,长者先入正席落座。

逢年过节,宴席中的鸡肝、鸡锥必敬席上长者。

济困扶危、互帮互助是苗族又一社会习尚。

农忙季节或建造屋基,谁家有困难,亲朋好友熟人便主动帮忙。

某寨遇上火灾或水灾等重大灾难,邻近村寨自动捐资献物,助其重建家园。

某户家有丧事,全寨不分远近亲疏,全力相助,不计酬劳。

苗族重感情,热情好客。

平时乐于接纳过路客人,并以油茶、酒食相待。

重大年节,每有外户芦笙队进寨,则全村出动迎接,盛情接待。

客人离村,家家户户包午饭,礼送客人出村。

苗族讲礼节、重信誉,主人不能随意从客人面前来回走动,客人亦同样不能失礼。

路遇行人,无论相识与否主动问候。

与人分手,热情道别。

平时上山,遇见柴草、木头、地蜂窝打有草标记号,视为有主,不得乱动。

苗族在新婚喜庆场合有敬酒赠礼之俗,当天酒席结束,主家另设一席,桌上摆着12只碗,桌边停放一箩筐酸鱼、鸡鸭肉,主人端坐桌边,旁边是族兄弟,周围是赴贺亲友,主人先从舅爷、女婿和姑爷开始,然后到其他亲友逐一敬酒。

旧时用硬币,客人将礼金投入酒碗,双手捧给主人,主人略饮一点后便交给旁边的族兄弟,然后回敬客人一碗洒,顺手将酸鱼、肉递过去。

一般送礼一条酸鱼,厚礼敬几条或一篮酸鱼。

现时用纸币,客人将票子拿在手里,待主人喝完才投入碗中,但主人不可能每碗喝完,只示意的喝一点便给旁边的族兄弟代喝。

然后才接礼金,置于桌上。

苗年期间,村与村打芦笙同年时,或节日到邻村做客,青年男子也向主人的姑娘行此礼。

行礼完后,双方坐下来对歌,常常通宵达旦。

男女青年交往有互相送行习惯,途中分手,男的送给女方钱币,女方报以自作的锦带作留念。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吃:

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

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恋爱:

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

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

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

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

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

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改变了许多。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

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

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

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丧事:

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

洗尸,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

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苗族的风俗习惯100字

一,宗教信仰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 祈求神灵保佑。

相信财神,并有“开财门祭”,祭瞬钉一方尺红布于门上,魔公呛咒,杀鸡献祭,以示求财。

二,婚姻风俗

苗族社会严格恪守着一夫一妻制和宗支之内,血族之外的婚制。

苗族青年男女多是通过游方,双方自愿就可以互为配偶,建立家庭。

其限制只要不是同宗共祖祭鼓(指有共同父系血缘关系的后代),就可以结婚。

三,葬俗

苗族丧葬形式,在历史上很复杂。

见于记载的有洞葬、悬棺葬、土葬、树葬等数种。

四,饮食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

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

五,家庭观

苗族普遍实行以父系为中心的小家庭制。

家庭成员以两代或三代同住者多,四代以上同住的极少。

多数是儿子结婚以后,即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

父母多同幼子或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一起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