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风俗过桥,潮汕民俗,六月初六过桥节的禁忌
发布:2024-02-27 参考 会员推荐老人去世风俗过桥目录
为何会有人说“亡灵过桥”,是一种饶有义气的祭祀民俗?
潮汕民俗,六月初六过桥节的禁忌
过桥是中国传统的葬礼风俗之一,也称为“送终”,在老人去世后进行。过桥的意义是让死者去往来世的道路。过桥通常在灵柩运离家时进行,家人和亲友会在路边或桥头等待,将死者的灵柩从车上抬下,慢慢地走过桥,代表着死者从阳世过渡到阴间。过桥时,家人和亲友会燃点纸钱、敬献鲜花和点燃香烛,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祝福。过桥是一种传统的仪式,被视为尊重死者和安慰家属的一种方式。"为何会有人说“亡灵过桥”,是一种饶有义气的祭祀民俗?
亡灵过桥是一种饶有意趣的祭祀民俗,在是十分流行的,这一民俗,据说是由唐太宗游地府与刘全进瓜的民间传说衍生而来的。
潮汕人在为去世的亲人安排过桥祭礼的时候,西瓜就成了主角,但是在阴曹地府里,有一些懒惰的小鬼不愿意自己出力去挑西瓜,就会在夜里路上抓壮丁代替他们去挑西瓜,于是在6月初这几天的晚上,潮汕人都有不出门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禁忌,比如说禁买西瓜,从六月初一开始买西瓜,就属于丧事人家的专利,除了西瓜之外,过桥祭拜的五果:桃、李、荔枝,葡萄,也在禁买之列。
另外出嫁的女儿禁止回娘家,从六月初一开始到六月初六这些天回娘家的话,就意味着娘家有丧事了,所以这几天禁止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然后同样也禁止到亲朋好友家串门,如果不是家里有祭拜任务,就不要去亲朋好友家登门。
禁止做粿食粿,有祭拜任务的人家就要做桥板粿,还有五粿五宴,其中桥板粿的做法最讲究,将其做成鞋底状,并且要在六月初六中午前吃掉或者喂猪,否则会耽误亡灵过桥。
亡灵过桥的日期固定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凡是家里有成年人,当年六月初六以前去逝包括去年去世,没有举行过桥仪式的这一天都要举行过桥仪式,每个死者只需举行一次。
亡灵过桥带有十分浓厚的迷信色彩,但是因为包含着人子孝亲的伦理道德观念,仍然被广大潮汕人民所接受。
这种风俗目前为止在潮汕民间仍然盛行。
潮汕民俗,六月初六过桥节的禁忌
每年六月初六,是潮汕传统的“过桥节”,凡家里有老人去世,到六月初六这天,满百天,就要在这一天进行祭拜过桥。
过桥也称过奈何桥,起源于《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面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唐太宗因泾河龙王告了一状,被阎罗王请到阴间对质,丞相魏征致函判官崔珏,将李世民的阳寿延长二十年。
李世民答应以瓜果相报阎罗王,阎罗王说冬瓜,南瓜都吃过了,就是不曾吃过西瓜。
太宗答应回去之后马上派人送西瓜来。
太宗回到阳间之后,招募了一个名叫刘全的人,舍命送西瓜到阴司,目的是能够到阴间会晤夭折的妻子。
阎罗王收到西瓜之后非常高兴,放刘全夫妇还阳。
但刘全之妻去世多年,尸已经无存,阎王还安排,让邻村刚刚寿尽的年轻姑娘成为刘全之妻的灵魂宿体。
从此以后,阴司和阎王喜欢西瓜的故事代代相传,潮汕人在为去世亲人安排过桥祭礼的时候,西瓜成了主角。
但是,民间传说一些懒惰的鬼,不愿自己出力挑西瓜,而是想在这天夜里到路上抓壮丁替挑西瓜,于是六月初这几天的夜里,潮汕人都有不出门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禁忌。
禁买西瓜。
从六月初一开始,买西瓜属于丧事人家的专利,除了西瓜之外,过桥祭拜时的“五果”:桃、李、荔枝、葡萄、黄皮果也在禁买之列。
嫁出女儿禁回娘家。
从六月初一开始,到初六这些天,回娘家意味着娘家有丧事了,所以无丧人家的外嫁女回娘家很不吉利。
禁到亲朋家里串门。
同样道理,这段时间如果不是家里有祭拜任务,就没有亲戚朋友登门。
禁夜间出门。
解放前这几天晚上,大街小巷空无一人,解放后破除封建,才渐渐热闹起来。
但仍有人在坚持,起码初五晚上不出门,特别是根基浅的小孩。
禁做粿食粿。
有祭拜任务的人家,要做桥板粿和“五粿五宴”,即长粿,圆粿,豆目粿,角楼,团粿,用于灵前祭拜。
其中桥板粿非常讲究,要用三斤六两大米舂齑,分成七份,做成鞋底形状,祭拜时叠成多米诺骨牌形状。
拜后必须在初六中午前吃掉或喂猪,否则耽误亡灵过桥。
潮汕农村以前有一憨妇,五月初五忘了舂粿,到了六月初,看到有丧事人家在舂粿,以为又是节日,就不问所以,跟着舂粿。
邻居问她你家无人去世,舂粿干什么,憨妇答:五月初五跟不上,六月初六一定要跟上。
后来这句话成了潮汕民间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