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立秋风俗文化,立秋除了“啃秋”还有哪些习俗?

立秋风俗文化,立秋除了“啃秋”还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4-02-27 20时 来源 网络转载

立秋风俗文化目录

立秋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立秋除了“啃秋”还有哪些习俗?

立秋有什么习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是立秋。立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秋意渐浓,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与立秋有关的风俗文化也随之兴起。

1.“立秋大吃烤鱼”:在南方一些地区,立秋时节人们会聚在一起大吃烤鱼。烤鱼是一种传统美食,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2.“立秋喝雄黄酒”: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喝雄黄酒,以驱虫、祛病、辟邪。

3.“立秋献秋糕”:在北方一些地区,立秋时节还有献秋糕的传统。献秋糕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传统食品,象征着丰收和团圆。

4.“立秋祭祖”: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祭祖,向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

5.“立秋扫墓”:在一些地区,人们也会在立秋这一天扫墓,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总之,立秋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气,与之相关的风俗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立秋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一、立秋的来历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

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后来代代相传,立秋逐渐成为了一个反映季节的传统时节。

二、立秋的风俗

1、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立秋气候变化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

北方地区,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立秋除了“啃秋”还有哪些习俗?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

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

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

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立秋有什么习俗

立秋的习俗有迎秋、咬秋、贴秋膘、秋社等习俗。

迎秋:立秋被称为立秋节,是很重要的节日。

早在周代,每逢立秋日,天子都要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

咬秋:又称啃秋。

顾名思义,就知道这个习俗跟吃有关系。

没错,这里的咬秋,主要指的是吃西瓜。

在早些年头,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有在立秋当日吃西瓜的习俗。

夏末秋初,上市的西瓜逐渐减少,因此变得格外珍稀,并且有秋后的西瓜不保甜”的说法。

贴秋膘:贴秋膘可以说是最具有立秋特色的习俗之一。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的原因,人们大都食欲不振,胃口极差,也因此容易变得消瘦。

所以,在清代,一进立秋,人们就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较,以验证与夏天增减的体重数。

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这是人们在丰收之后对神仙的答谢,现在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这个习俗。

各地立秋习俗

山东:吃渣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天津:咬秋,天津等地流行咬秋,就是吃瓜,人们详细立秋时吃瓜可免除不舒服。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记载。

江苏:吃西瓜,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东北:吃饺子,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

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

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