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风俗,节日习俗
时间2024-02-26 08时 参考 未知节令风俗目录
徽州人的节令习俗是什么?
节日习俗
节日风俗知多少
节令风俗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节令而形成的一系列特定的习俗和风尚。这些习俗和风尚多数与自然现象、农事活动、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有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的节令风俗很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舞龙舞狮等;清明节的扫墓、祭祖、踏青等;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重阳节的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等。
。
这些节令风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节令风俗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影响力,但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徽州人的节令习俗是什么?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
“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
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
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
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
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
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
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
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
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
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
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
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
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
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
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
别有一番意思。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
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
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
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
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
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节日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节日风俗知多少
(1)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王安石)
【辞旧迎新春来到,家家户户共团圆。
】
(2)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 (李商隐)
【吃汤圆,猜灯谜,高高兴兴过元宵】
(3)清明时节雨纷纷 【拜祭先人,庄重肃穆】
(4)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浣溪沙 宋.苏轼)
【食粽,赛龙舟,缅怀屈原】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最是明月皎洁时,离子游人泪湿衣】
(6)登高怀古,遍插茱萸
(7)喝过一口腊八粥,欢欢喜喜盼过年
(8)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句句迎新春
ps:诗文已标注,其余是自己写的。
嘻嘻,文笔不好,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