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同胞的风俗,藏族有哪些风俗?
时间 2024-02-22 参考 共享网站藏族同胞的风俗目录
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有哪些风俗?
藏族的风俗习惯
1. 藏族婚礼:藏族婚礼通常在农历的春季或夏季举行,婚礼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订婚、选日子、选嫁娶人等。在婚礼当天,新娘要穿上传统的嫁衣,新郎要穿上藏袍,然后在家族长辈的带领下进行婚礼仪式。
。
2. 藏族新年:藏族新年又称为“藏历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是藏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服装,走街串巷,拜访亲朋好友,吃饺子和糕点,观看舞蹈和歌曲表演等。
。
3. 藏族葬礼:藏族葬礼通常会持续三天,第一天是将逝者的遗体放在家中供人前来祭奠,第二天是将遗体送到墓地安葬,第三天则是进行祈福和追思仪式。葬礼期间,人们会穿上黑色的服装,唱着悲伤的歌曲,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
4. 藏族藏戏:藏戏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藏历年和其他重要节日中演出。藏戏分为白戏和红戏两种,白戏是以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表演,红戏则是以民间故事和现代题材为主题的表演,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说、打、舞等。
。
5. 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各种庆典和节日中演出。藏族舞蹈形式多样,包括手舞、足舞、器舞等,舞蹈动作舒展、轻盈,既表现出藏族人民的豪放和热情,又表现出他们的柔美和细腻。
。
6. 藏族民居:藏族的民居通常是由石头和土坯建成的,外墙一般涂上白色的泥土,屋顶则是用木头和草席搭建而成。藏族人民的民居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特色,是藏族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
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民风民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子女,西藏以其博大、宽广、神圣养育了勤劳善良的藏民。
藏民以他们特有的文化快乐的以自己的方式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
酥油茶是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刚进藏的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
顾名思义,酥油茶由酥油、茶和食盐三种原料做成。
酥油是藏族人民用手工工艺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奶油。
提取的方法既简单又别致:先将鲜奶加温煮熟,晾冷后倒入圆形木桶中,桶中装有与内口径大小一样的圆盖,中心竖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圆盘,打酥油者紧握本柄上下捣动使圆盘在鲜奶中来回撞击,直到油水分离。
这个过程就叫做“打酥油”。
牛羊奶经过这样捣打后,其中的油质浮出水面,将它用手提出。
压装于皮翼中,冷却后便成酥油,现在,手摇奶分离器已经逐步代替了手工捣制的旧工艺。
喝酥油茶时还有一套喝茶的规矩。
客人坐好后,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面前,恭敬地将酥油茶斟上。
倒茶前将茶壶轻轻晃荡数下,意将壶里的茶搅均匀。
饮茶不能太急,不要一口喝干,且不能发出响声。
主人对客人的茶碗总是添的满满的,以表示礼貌。
如果自己不想喝了,就摆着不要动,等告别时,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当地饮茶习惯。
酥油茶营养非常丰富,喝后还能生津止渴。
青稞酒是藏族人都喜爱喝的酒,是自己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一种家制酒。
青稞酒制作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稍加降温后加进酒曲,装进木桶或淘罐加封发酵3-4天后,在加一定比例的清水,几天后便成了清爽可口的青稞酒。
每当亲戚、朋友团聚或客人来访,主人都要给客人敬三杯酒,客人用无名指沾少许弹向空中,以示敬天地神,最后小喝一口,添满,再喝一口,如此三次,然后满杯喝干。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仪,常在觐期佛像,建房竖柱、认错请罪,拜会尊长,送别迎亲、馈赠亲友时使用,表示敬意、祝贺,表达纯洁、诚挚之心。
哈达有蓝、白、黄、绿、红五种,最常见的为白色哈达,象征纯洁、吉利。
哈达一般用丝绸做成。
五彩哈达是最为隆重的礼物,是献给菩萨和迎亲做彩礼用的特定礼物。
送接哈达有讲究:下辈向上辈或高僧活佛敬献哈达,要微微躬身,双手捧着献于手上或置座前桌上,献后后退数步方能转身离去,以示尊敬。
长辈给晚辈赠送哈达可直接挂在对方颈上。
平辈献哈达只需献于手上。
接受哈达者,身体要微微前倾,恭敬地用双手接过,然后举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
以示谢意。
有事求人则要到他人家献哈达,将哈达献于主人家神龛前,对方应允留下哈达,不应允则当面退还。
向对立的一方献哈达,对方接受了哈达,意味着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堆谐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从小就受到了歌舞的熏陶。
他们用歌舞表达自己的各种各种感情活动及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理状态。
藏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有人说会走路就是会跳舞,会说话就是会唱歌。
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
西藏的民间歌舞浩如海洋,而堆谐则是西藏民间歌舞中的一种。
堆谐是藏语的读音,“堆”是西藏的一个地方,“谐”为歌曲之意。
这种具有快节奏表演、粗犷朴素的舞蹈,后来被艺人加工提炼,又有了各种舞姿,如踢踏舞的强节奏、扣胸挟臂的舒情浪漫,都在堆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
从十五世纪起,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
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
这就是藏戏的雏形。
藏戏在西藏以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流传至今已相当普及,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艺术。
藏族有哪些风俗?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
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
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主人在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忌讳触摸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