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扫墓风俗,浙江各地清明的习俗
来源 网络 发布:2024-02-20 04:03:03绍兴扫墓风俗目录
绍兴怎么祭奠先人
浙江各地清明的习俗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
绍兴扫墓风俗是指在清明节或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绍兴当地人会前往祖先墓地祭扫祖先和逝去的亲人。
。
在绍兴,扫墓一般是在清明节,人们会早早地起床,穿上朴素的衣服,带上糕点、水果、鲜花等供品,前往墓地祭扫亲人和祖先。在墓地,人们会先点燃香火,然后摆放供品,祷告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利。有些人还会烧纸钱和纸衣服,以示敬意和缅怀逝者。
。
此外,绍兴扫墓还有一些特别的风俗,例如:。
。
1. 拜祖:在祭扫过程中,人们会向祖先行三鞠躬礼,表示敬意和感恩。
。
2. 撒银子:有些人会在墓地上撒银子,以示向祖先祈福。
。
3. 打卤面:这是绍兴的传统食品,有些人会在墓地上吃卤面,表示怀念逝去的亲人。
。
绍兴扫墓风俗富有传统文化和家族情感,是绍兴人民重视家族和传承文化的体现。"。
绍兴怎么祭奠先人
不同的人不同的祭奠。
绍兴人都比较传统。
很多还保留着一些民俗。
首先每逢冬至前都要烧寒衣给先人。
并且准备一些银箔纸钱。
到冬至那天一并烧掉,同时准备一桌酒席,算是冬至对祖先的惦念。
其次到了先人的忌日,都要摆一桌贡品蔬果,另外配备上香烛和银箔。
全家老小张罗一圆桌祭祀,祭祀后就是一次先人直系亲属间的小聚餐。
到了先人生日也会论情况办上面的事情,不过没忌日来的考究。
到了清明的时候,普遍要上坟,这是全国基本的都有的风俗,会准备一些家里自制的艾饺,艾糕,用艾草做的米粉食品,另外配备一些酒和食品。
去山上扫墓,扫墓同时会带回一些竹笋等山里的东西。
有些也不去山上在家里置酒,烧纸钱。
同时遇到儿女嫁娶的时候,一般家人都要置酒“宴请”先人,告慰先人儿女长大成人,并且有一定的感激作用,似乎是要给这些已故的人在清冷的“阴间”也染上一丝喜气。
到了除夕,是个大头,首先请神祭祀,然后祭祀祖宗分岁。
基本就是在物质配备上少不了一些三牲(鸡,鹅,一刀猪肉)并八宝菜(就是腌白菜炒豆芽),按照各家的习惯,菜的数量一共22还是24盘菜左右倒是记不清了。
亲可以参照鲁迅先生写得《祝福》,里面描写的祭祀面貌与现在绍兴普遍人家到现在还是相似的,特别是除夕和先人忌日,清明三个大头。
另外推荐绍兴风俗志。
或者去安昌古镇,那里有情景再现的全套祭祀流程。
浙江各地清明的习俗
海宁县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之下,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容易繁殖。
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称为「挑青」。
海盐县清明有龙舟之戏。
台州府清明簪柳,称为驱香九娘。
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
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
漳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
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尝,春祭也。
祭以饽饼,治牲醴,挂纸钱,归乃食之。
饽饼以面为衣,内裹蔬菜,炸油者谓之春饼。
尝墓之礼,富贵家岁一行之,常人则两、三年一行。
妇孺归时,各插榕枝于髻,以祓不祥。
清明团子成必备美食
每到清明,江南一带的人都有吃青团子的习俗,一只只小青团子,碧绿碧绿、糯韧而绵软,秀色可餐。
“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混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团坯制好后,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百果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它们入笼蒸熟。
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以青团甘甜细腻,清香爽口,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清明节临近,嘉兴的青团子已经上市。
在街上的多家小吃店,随处可见摆放着的青团子,月河、各大菜场门口是卖青团子的主要地点。
麦芽塌饼、螺蛳受欢迎
据民间传说,或称蚕花娘娘下凡行香的时候,曾在农家吃过麦芽塌饼。
为此,每年清明时节,麦芽塌饼就成为养蚕人家奉祀蚕花娘娘的必备供品,也成了农家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佳美食。
麦芽塌饼是以米粉、麦芽粉和一种叫作“草头”的野草为原料制作的,煎好的麦芽塌饼呈青色,表面油光黄亮,吃起来甜度平和,软而不烂,糯中有韧,不粘牙齿,还带着一丝野草和芝麻的清香,实在是一道上佳的绿色点心。
由于麦芽塌饼制作工艺实在有些麻烦,整个制作过程的工时成本太高,所以在一般的商店和超市里是买不到的。
而且,“草头”只能在清明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采摘,时令特色明显,要吃麦芽塌饼,只能在这段时间。
清明时节,也是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此时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在嘉兴,炒螺蛳都要放酱油和糖,所以螺蛳口味甜美,借着酒糟散发着酒香盖住了螺蛳本身的腥味儿;也可以先把螺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都非常好吃。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
对于每一个节气,我们应该从哪一些方面去进行了解,其实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对于我们之后的生活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 冬至 扫墓是哪里的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
浙江绍兴民间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庙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里祭祖,称为“做冬至”。
安徽合肥、巢湖等地,也有在冬至节气前后“做冬至”的传统。
一般于冬至前剪纸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称“送寒衣”。
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俗称“冬至酒”,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
有的趁全族聚会的时机。
处理一些族内事务。
在四川广安,在宗祠祭祖后,全族看族谱,添注丁口。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一天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供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毕,午餐家人团聚。
浙江绍兴、新昌等县,多在冬至日祭扫祖墓,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以为此日动土大吉。
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
内蒙古也将冬至日称为“鬼节”,携带香纸上坟祭奠。
在江西和湖南常宁等地,也于冬至上坟,礼同 清明 。
在山东临沂,人们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
家家户户剪纸衣,焚于墓前,添土培坟。
在广东沿海地区,如饶平海山一带,当地渔民要赶在清展出海 捕鱼 之前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
而在广东惠安,冬至日除祭祖外,还有一些同 清明节 一样的习俗。
冬至扫墓需要注意什么
1、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
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照相
冬至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
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 运势 。
3、忌穿大红大紫
冬至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
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4、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冬至祭祖是家族性的行为,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
《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是非常古老的节气,也是我国渊源流传的 文化 象征。
冬至的习俗
冬至的时候在宁波习俗中有吃番薯汤果,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
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
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
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寓意着以后可以大富大贵。
冬至的 祝福语
冬至开始起阳气,却是一年最冷季,我有牵挂与惦记,想你发送暖信息,北方袭来冷空气,莫把防寒当儿戏,愿你天天都得意,冬天不冷心情如意!
“冬至”至,真情至,厚爱至,关心至,温暖至,饺子至,汤圆至,快乐至,幸福至,好运至,吉祥至。
短信至,祝福至,愿你快乐至尊,幸福无敌!
冬至到,气温降,寒风一场又一场。
深深情谊已珍藏,用微笑点缀梦想,祝福悄悄来送上,提醒一句记得添衣裳。
雪花飞,雪花舞,愿你快乐永远不落伍!
冬至到了,我给祝福好好造了个型,我给幸福烫了烫发,给快乐做了个柔顺,帮健康染了个色,给运气画了个眉,给思念搽了点粉,总之大家都很满意,愿意帮我照顾你作为报答,你就安安心心过冬天吧。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相关 文章 :
★ 2021冬至扫墓烧纸要注意什么
★ 2021年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2021各地冬至的风俗活动
★ 2021年二十四节气冬至含义
★ 2021冬至的习俗及养生窍门
★ 冬至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 2021冬至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 2021年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 2021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 2021冬至的习俗和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