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春节风俗,苏州过年都有什么风俗
来源 网络 日期 2024-02-20苏州的春节风俗目录
苏州过年的风俗习惯
苏州过年都有什么风俗
。
1. 贴春联:在春节前后,苏州的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对联,寓意吉祥如意、万事如意、平安幸福等。
。
2. 祭灶神: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苏州的家庭会在厨房里设席祭灶,祈求灶神保佑家庭平安幸福、五谷丰登、红红火火。
。
3. 吃年夜饭:在除夕夜,苏州人都会在家中吃年夜饭,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年夜饭的菜品讲究“团圆”和“吉祥”,如鱼(年年有余)、鸡(吉祥如意)、饺子(团圆)等。
。
4. 放烟花:在除夕夜,苏州的街头巷尾都会响起烟花爆竹声,人们放烟花、燃放鞭炮,以辟邪驱灾、祈求平安。
。
5. 拜年:在春节期间,苏州人会互相拜年,向长辈、亲友问候。同时,也会给小孩子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关爱。"。
苏州过年的风俗习惯
苏州习俗:春节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春节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
武进县妇女春节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老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
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
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
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只找到这些,把分给我吧!!!
苏州过年都有什么风俗
风俗:
有关吃喝
苏州人吃年夜饭时喜欢在饭内放进几个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初一、初二亲友来往时,泡茶时要置入两三枚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有关拜年
在苏州过年,常会收到一些莫名的吴语短信,比如大意为“淘皮可爱的猴年过去了,花枝招展的鸡年来了,你是否开心?”这样的吴语短信读起来虽然费劲,读顺了之后却如同解了道谜语一般开心。
农历四月十四苏州特有遥庙会风俗..传说这一天吕祖生日,,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在这天要化身叫化子、小贩,到人间点化世人。
因此,市民和四乡农民都要来"轧神仙",可以借到"仙气"消灾防病,延年益寿,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每逢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都要高摆香桌,备设五牲大礼,敬奉"天公",俗称做"天公生"。
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都备酒肉、月饼敬祀"土地公",以酬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地庇佑之恩。
每月逢农历初一、十五要敬神。
生意人初二、十六则敬"土地"。
凡遇婚庆喜事,主人也大有举办"酬谢天地"之俗,唯丧事只祀土地。
比较看重元旦,元宵,中秋赏月(石湖、盘门三景、金鸡湖)本来还有宝带桥的,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所以这个地点取消了。
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在苏州都很有分量。
每年还有南浩街轧神仙,如果你在苏州呆久了,就会知道苏州人的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