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白族的节日和风俗,白族的风俗是什么?

白族的节日和风俗,白族的风俗是什么?

来源 共享网站 发布:2024-02-16 06时

白族的节日和风俗目录

白族的哪些节日!!!!要详细!!!

白族的风俗是什么?

白族有那些传统节日?

白族的哪些节日!!!!要详细!!!

白族节日包含火把节,绕三灵,三月街(观音节),耍海会等。

  火把节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人民盛大的“火把节”。

这个节日是白族人民秋收前夕预祝丰收的节日。

这天晚上,家家门口都要竖小型火把一个,每村村口要竖公立大火把一个或几个,火把高达五丈。

上面插红、绿彩旗,写着“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等吉利大字。

火把点燃后,村村寨寨一片光亮,犹如白天一般。

然后各村寨的群众,手持小型火把,绕田间穿行一周,烧灭害虫,以求庄稼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白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民间故事:

  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是六诏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他野心勃勃,企图并吞六诏,然后把才智过人、青年貌美的宾川诏夫人—慈善夫人(又称白洁夫人)霸占为妻。

为此,他以召开六诏会议为借口,造了一座最易燃火的松明木楼房,宴请各诏主到松明楼聚会。

南诏王的这一阴谋没有瞒过聪明的白洁夫人。

她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劝自己的丈夫不要去参加会议。

当时由于南诏王的权势,宾川诏主不敢违约,白洁夫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洒泪送行丈夫,行前拿出金镯一只,亲自戴在丈夫手上。

  赴宴之中,南诏王派人点燃了松明楼,不出白洁夫人所料,各诏国主都被大火烧死。

当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的时候,各诏派兵营救,但为时过晚,白洁夫人闻讯赶到后,烧死的国主侍从只剩下一堆黑黑的焦骨。

白洁夫人星夜点燃火把,在这堆焦骨中用双手挖寻丈夫尸首,致使十指鲜血淋漓,最后才在一支套有金手镯的焦骨上找到自己丈夫的遗骨。

  她悲愤万千、抱着丈夫的尸骨纵身跳入洱海。

后人为了纪念她的贞节、美德,于六月二十五日,男子跑马迎魂,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村村寨寨竖立火把,以表示对白洁夫人的怀念,这就是火把节的由来。

  八月二十三日的“鱼塘会”(过去曾叫“花船捞尸会”),据说也是白族人民用来纪念白洁夫人的。

  编辑本段绕三灵

  盛大的“绕三灵”聚会,在每年夏历四月下旬举行,历时三、四天。

这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白族信仰本主神,认为它是诸神中的主神,为一村的本主。

在各个本主中又有一个最高的神中之神,即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旁,其所居之庙称为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并举隆重的宗教仪式朝拜最高本主神,俗称“绕三灵”。

“绕三灵”期间七十多个村的上万男女老幼,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循着苍山之麓齐集“神都”圣源寺,展开各种祀神的文艺活。

参加者各杯不同的心意到这里祈求朝拜。

其中以男女青年为数量多,他们来时打扮得十分艳丽,手里拿着柳枝、鲜花,打着“霸王鞭”,唱着大本曲,敲着八角鼓,使整个“绕三灵”的活动充满节日气氛。

  晚上,人们在寺庙周围山林地上休息。

青年男女们进行谈情说爱的活动。

他们双双对对,隐藏在树木丛中,一唱一合,沿着洱海畔边行边唱,经过洱河灵帝的本主庙,然后到马久邑保景帝和公主的本主庙,整个过程都载歌载舞,如此廷续三天至四天“绕三灵”会才告结束。

  编辑本段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

相传观音开辟了这个地区,使这里“五谷丰登”,人们为纪念观音的功迹,订这个时间在这里聚会。

  “三月街”盛会在大理城西面苍山下举行,时间为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届时白族群众到这里唱歌、跳舞、演戏、赛马、举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随着历史上白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盛会逐渐发展成各民族的物资交会,相沿至今已有午千余年的历史。

会议期间,街上人山人海,摆满了各种货物,人们在这里自由买卖,农民用措取的兽皮和挖到的药材,到这里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解放后,这个聚会已成为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文娱体育会演的大会,它对促进各族人民民间的团结和物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白族人民中,除以上几个较为盛大的节日外,还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

这些节日与汉族的习惯大体一样。

  编辑本段耍海会

  云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办一次传统的耍海盛会。

相传过去洱海里有条凶残的大黑龙,年年兴风作浪,涂炭人民。

聪明智慧的白族人民雕一条黄木龙,放进洱海去同黑龙决斗。

两条龙在洱海中展开了恶战,白族人民聚集在岸上为黄龙呐喊助威。

黄龙斗累了伸出头来,大家一齐扔去馒头:黑龙伸出头来,大伙丢下石头。

于是黄龙越斗越强,黑龙又饥又乏,被咬得遍体是伤,慌忙逃往漾濞江。

从此,海水外泄,风平波静。

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年到了这一天,白族人民身穿盛装,撑起花伞,从四面八方乘船或步行赶来耍海。

在耍海的日子里,洱海里白帆点点,岸上人山人海。

人们只起唢呐,唱着《大本曲》,对着调子,舞着霸王鞭,跳起仙鹤舞,尽情欢乐。

  编辑本段赛龙舟

  同时,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龙舟一般用洱海里大型的木船改装而成,在长约十米,宽约三米的风帆上,披红挂绿、张灯结彩。

桅杆上扎有五颜六色的“连升三级”的大斗,并拴上铜锣,尾舵上竖有松枝,船舷上画着叱咤风云的“黄龙”和“黑龙”,中间镶嵌一面圆“宝镜”。

随着一声号令,各村寨的龙舟竞发,人们唱着赛舟调,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白族的风俗是什么?

居住: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语言文字: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

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

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民族艺术: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宗教信仰:

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民族节日: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

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

年节最为隆重。

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

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

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

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

祭祀: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

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

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

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

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

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

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

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

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

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

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礼仪: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

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

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

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白族有那些传统节日?

白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街、火把节。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

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

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

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