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过年年的风俗,福建过年的风俗
发布 2024-02-14 06:47 来源 网络福建过年年的风俗目录
福建春节习俗有哪些?
福建过年的风俗
福建春节的习俗
福建春节习俗有哪些?
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烧爆炸,叫“开正”。
从早晨开始祭拜祖先,是日,粪土不向户外倾斜。
正月三日是丧家清新愁的日子。
凡初一、初二未到过的朋友家,日不宜到,到即不敬。
有句谚语叫“初早一二日,三日困甲饱”。意思是第三天没有客人来,可以晚起。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了厦门的外岛浯岛。
一年除夕夜,将士忙于过年而疏于防守,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抗敌,激战两天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死伤惨重很重。
第三天,百姓们掩埋了各自的亲人,吊唁亡灵,哭声一片,连去别墅拜年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以此日为忌日,久而久之,便成了惯例。
正月四日,奉佛人必焚纸帛马,迎神,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
丧主必须服二年之丧。
正月初十,我出生了。
每天不砍柴,不挖土。
然后用普通的东西奉上。
正月十三日是圣帝君的生日,商家有祭祀仪式。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生日,闹花灯。
来自南北旅行旅行网的官方网站。
福建过年的风俗
闽南乡村的过年习俗与城市不一样。
乡间农家,多为门房,除贴春联外,门两侧留两圈红纸甘蔗,称为“门蔗”,方言“蔗”音近“佳”,寓意渐入佳境。
堂内的桌子摆放着隔年饭、年菜、发糕,并插着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常年丰盛,吉祥发财。
家家户户把芋藤柴枝堆在门外,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世代跳过这山火焰,边跳边念:“跳进来,年年发大财;飞出去,安心不共忧;飞越东方,五谷不食天;飞越西方,金银滚滚而来。
这被称为“雪群”,象征着驱除古老的邪气,消除灾难,迎接纯洁、吉利的新年。
放火之后,用新的扫帚打扫大厅。用扫帚把垃圾放在门边。
另外,收集还没烧完的灰放进炭炉里。称为“添旺”,象征更加繁荣。
亲子一起围炉叫作“围炉守岁”,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彻夜围炉,延长父母的寿命。
这时,长辈分给晚辈压岁钱叫做“分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逐渐被废除,但农家盼年的风俗依然保留着。
特别是“地炉”,在腊月寒冷的冬天,全家人围坐在暖洋洋的小地炉旁痛饮畅谈,畅谈旧年,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啊。
福建春节的习俗
春节习俗,一般是吃年糕、掸灰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贴蜡烛、点火、放鞭炮、守岁送红包、拜年、走亲戚、送年礼、祭祖、祭灶等多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