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泉州地方风俗,福建泉州七夕敬祀习俗由来是什么?

泉州地方风俗,福建泉州七夕敬祀习俗由来是什么?

时间 2024-02-09 20:10 来源 用户推荐

泉州地方风俗目录

泉州风俗传统文化是什么?

福建泉州七夕敬祀习俗由来是什么?

泉州春节有哪些节日风俗

泉州风俗传统文化是什么?

一、方言文化

泉州市通闽南语,属泉州音。

泉州方言的形成,与晋唐、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汉人大量南下入闽有密切的关系。泉州方言至今仍保留着汉语语音、词汇的许多特征。

泉州方言由于受附近地区方言的影响,新派和老派、市区和郊区在说话上用语和口音有差异。

俗语:猪和猪,涂沙和涂沙,熏一天黑一天,熏斗一个烟斗,鼎一个锅盖,汝一个你,伊一个他,走一个历,人一个客等。

二、节日文化

泉州民俗古朴,有传统和地方习惯相结合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

2月的永春北溪文苑桃花节、3月的德化美湖乡小湖村樟树王节、6月的鲤城关帝文化节、永春魁星文化旅游节等,都是根据泉州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节日。

三、结婚文化

现代泉州婚嫁习俗:新娘新郎“上头”,哭,抬亲花,跨米去旧火炉邪,新娘撑红伞“入男方屋”,敬父母“乌糖茶”,洞房“合欢茶”喝”,探房间等。

现代泉州市结婚流程:探家风→谈彩礼和裤钱、结红包→找日子、送日子→扛盘子、上婚礼→回娘家、招女婿、请亲家。

四、饮食文化

泉州人的饮食文化主要形成于唐宋时期,一日三餐,以米为主,以薯(甘薯)、麦为辅,有早茶晚酒的饮食习俗。

由于泉州地区地处山区,物产丰富,饮食种类繁多,副食有新鲜蔬菜、咸菜、豆制品、海鲜、肉蛋等。

五、丧葬文化

古时泉州讲究“慎终追远”,崇拜祖先,丧葬仪式悉遵循古礼,沿习官仪,丧葬盛大侈,故有“食穿苏杭二州,死葬福建泉州”之说有这样一句俗谚。

泉州葬礼流程:发丧(报丧、入殓、点脚尾烛)、入棺(上水、辞生祭)、开吊(做功德)、葬仪(土葬、火葬)、服丧(礼满三年)、禁忌(报丧者不得入人大门,春节拜年,对别人说“恭喜”等。

)。

福建泉州七夕敬祀习俗由来是什么?

在中国,民间关于七夕的传说有两个,一个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一个是七仙女和董永“百日缘”的故事,泉州人把这两个传说“合二为一”,共同构成福建泉州地区特色的七夕故事。

泉州人把天帝的第七小姐称为织女,并把第七小姐演变成“七娘”。掌管女人、孩子的神,掌管送子、生育、养生、乳母、疱疹、眼睛、引业等。

“七姑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她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幸福,还能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民间把七夕定为七母生日,日举行祈福活动,称为“七母生”。

因此,七夕有“拜天孙”的风俗。

每年七夕泉州人祭拜七小姐时,各种手续总与数字“七”有关:七种果、七种花、七粿、七色干味(香菇、松茸、木耳、金针菜、花生、豆皮、冬粉)、胭脂花粉七分、剪刀七把,燃香七条,酒器七,筷子七双,小轿七乘。

另外,点亮“七姑娘妈灯”挂在房檐上表示虔诚。

“七月七夕推,七月七夕推。

牛郎织女(伊都)来相会。一年只见一次。来啊来啊,明年再来见你。

吗?”

这是泉州民谚中关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顺口顺句。

七夕之夜,我在葡萄架下侧耳倾听,听到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那是因为牛郎和织女在说话。年轻女子把装有水的脸盆放在天花板上,看见牛郎和织女见面的样子。

“七夕多薄雨,俗称天孙泪。

这是关于气象的谚语。

“七夕”之夜之所以会下小雨,是因为牛郎和织女相遇,两人喜不自胜。牛郎和织女分别的时候,互相依依不舍,流着泪分别。

来自南北旅行旅行网的官方网站。

泉州春节有哪些节日风俗

泉州春节的节日风俗有敬天公、贺正、团拜、压岁钱,具体如下:

1、敬天公。

旧俗每逢元日正之时,到处都是鞭炮声一片,人们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上三炷香,点上蜡烛,恭拜“天公”,祭拜祖先敬祀。

2、开。

除夕夜守岁在深夜12点鸣响,迎接新年的黎明,在子正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燃放鞭炮,开门迎春讨吉利,俗称“开正”。

3、贺正

到了早上,男女老少纷纷起床洗漱,穿上准备好的新衣服。

早餐一家人吃面线加鸡蛋,吃鸡蛋去壳,意在去除霉气,迎接吉祥,面线象征福寿绵长。

早饭后出门拜访邻居或亲友,笑脸相迎,初次见面时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也是拜年的意思,直到元宵。

客人来访,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向客人示意“有点甜”,甜就有了开始。

4、集体参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载云:“元正贺礼,乡老相约聚拜,省往返之烦。

郡守、县令率僚属会焉,历旧贡阁、承天寺,淳间(1241年至1252年)即为泮宫。

邻里各在心腹庵宇,会集齿长,岁推一人,具酒果为礼。

5、压岁钱

未成年的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红包”作为压岁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