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是啥?
参考 开源网站 日期 2024-02-08 06:47:42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目录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350字 急
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是啥?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350字 急
正月是旧历的1月,古人把夜晚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的开始,大地春回大地的夜晚,人们庆祝这一天,庆祝新春的继续。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一天上月高悬之夜,人们要订万盏灯,以示庆祝。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圆,共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是啥?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自古就有。
宋朝时,元宵节吃的一种新奇食物在民间流行起来。
这种食品,最初叫“浮元子”,后来叫“元宵”,商人又叫“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砂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但汤可以煮、炸、蒸着吃,有圆满的意义。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起来的,而是在糯米粉里“滚”起来的,用煮司或油炸,用热火烫,揉成一团。
去追老鼠。
这个活动主要针对养蚕家。
据说老鼠晚上经常会吃很多蚕,所以在正月十五给老鼠粥,老鼠就可以不吃蚕了。
因此,他们家在正月十五做了一大锅黏糊糊的粥,上面放上肉,盛在碗里,放在有老鼠的天花板或墙边,一边念着老鼠吃了蚕就会死的诅咒,一边放进嘴里。
银莲花属
紫姑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位善良、贫穷的小姐。
正月十五日,紫姑穷困潦倒而死。
人们同情她,怀念她,还产生过“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到了这天晚上,人们会用稻草或布系上等身大的紫姑画像。
妇女们纷纷站在紫姑劳作的厕所、猪圈、厨房旁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谈心,流着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反映了受苦受难的民众善良诚实、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百病缠身。
元宵节除了庆祝之外,还有一些信仰活动。
那就是“走万病”又“烧万病”“散万病”,参加者多为妇女,他们或结伴走或靠墙走,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赶疾病。
元宵节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的节日都增加了玩龙灯、玩狮子、踩高跷、旱船秧歌、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一些不为人所知,但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在门上插一根白杨枝,把筷子插入盛有豆粥的碗里,把酒和肉放在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