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传统节日由来和风俗,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传统节日由来和风俗,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024-02-08 08:01:23 参考 其他

传统节日由来和风俗目录

中国最重要的6个节日由来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中国最重要的6个节日由来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六个节日。

1.春节。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阴历3月8日)。

4.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

5.中秋节(阴历8月15日)。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春节的由来。

“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代岁末举行的祭神活动“腊祭”。

西周初年有在岁变之际庆祝丰收并祭祀祖先的风俗,被认为是“年”的原型。

但是,“年”的名称出现得更晚,是在周朝之后。

在皇帝即位的古代,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使用历法。

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一直延续到今天。

即位的汉武帝(公元前140—87年)决定修改历法统一,司马迁提议使用太初历,将春节定为孟春正月。

我们今天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几个朝代制定的,但以农历1月1日为“元旦”的年节菜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作为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据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夺位,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之后,周勃、陈平等人联手铲除吕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驱逐吕氏宗族的晚上正是正月十五日,所以文帝上台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必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在古代,“宵”是“夜”的意思,正月也被称为“元月”。汉文帝就这样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说到清明节,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史书记载,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十分艰苦,追随他的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称王,奖赏了所有跟随他亡命的随从,只有介子推拒绝接受奖赏,他带着母亲躲在绵山不肯出来。

文公只好放火烧了山,介子推着母亲,以为她会带着老母亲出来。

但是在那场火灾中,介子因为推了父子俩而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每年这一天都禁止生火,每家每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也是清明节的由来。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始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忌讳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以上是各自的说法,各自的原来的原来。根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端午考》和《端午历史教育》列举的100多部古籍记载和专家考古考证,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的图腾祭祀,比屈原还要早听说是这样。然而,数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早已深入人心,人们“惜之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影响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渡龙舟、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

根据中国古代历法,农历8月15日,即8月中旬的秋天\\“中秋\\”。

一年有四季,分别分为孟、仲、季三季。秋天中的第二个月叫仲秋,所以中秋节也叫仲秋节。

到魏晋时,就有“谕尚书镇牛孝,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中记载“八月十五中秋”。

中秋节之盛始于宋,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这就是重阳节的由来。

九九重阳出自春秋战国时代的《楚词》。屈原的《远游》中有“聚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观清都”的记载,这里的重阳指的是天,还不是节日。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中,关于重阳酒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并日月应之。俗嘉名,以为宜长久,故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一诗的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满园,以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语。”这里提到了菊花和酒。魏晋时期,重阳日可以饮酒赏菊。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到了明代,有了九月重阳,皇宫上下一起吃鲜花饼以示庆贺,皇帝亲自登上万岁山,以赏秋志的风俗。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如下。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头牙(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节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阴历7月15日)。分别是(阴历8月15日)、重阳节(阴历9月9日)、冬至(节气冬至)、腊八节(阴历8月8日)、尾牙(阴历16日)、祭灶(阴历24日)、除夕(阴历12月30日)。

因为有具体的来历和习俗,所以请参考百度百科的“中国传统节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