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二过年风俗,春节初二有什么风俗
发布:2024-02-08 参考 网络2018初二过年风俗目录
过年初二风俗
春节初二有什么风俗
大年初二有哪些传统风俗
过年初二风俗
正月初二的风俗如下。
1、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姑娘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到娘家的小姐,必须携带一些礼物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孩子们,并在娘家吃午饭,家人也选择在这一天拍全家福,孩子们提着鲤鱼灯笼兴高采烈正在取。
春节初二回家的习惯,给了好久不见的姐妹们一个叙旧的机会。
2、开年饭:大年初二叫“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糍粑、糍粑等礼物,走亲戚。
根据地域的不同,杀生也会变老,有生机盎然的意思。
在饮食习俗方面,大年初二这一天的午餐叫“开年饭”,菜肴样式多样,均取吉祥寓意。
3、初二面: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二的面也有讲究。
据说初二的面条是用初一的饺子面做的。
另外,这个面必须是冷汤。把煮好的面浸在冷水里,叫做冷汤。
现在一般会将面条煮或炸,做成打酱面或炸酱面,但一定要用冷水浸泡,留下“初二的面条”的风俗。
4、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一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在除夕夜把迎来的财神祭祀一次。
5、发糕:发糕是一种常见的美食,酥软、香甜可口,大年初二吃发糕,寓意财源旺盛,幸福满满。
春节初二有什么风俗
■初二出嫁的女儿可以随时回娘家,但在民间传说中,如果初一回家,娘家就会变穷,所以必须等到初二。
另外,二天回娘家是一种僵化的社会规范,因为过去女性地位低,如果出嫁后遇到坏婆婆,一辈子都不能回娘家。
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性和丈夫、孩子们一起带着礼物回娘家。回到老家后给祖父母和父母拜年,给他们红包。
有兄弟姐妹的场合,当然要分压岁钱。
所以每年一到正月初二,老家就热闹非凡。
大年初二有哪些传统风俗
正月初二的风俗有以下几种。
1、吃面。
俗话说:一天饺子,两天面,三天合子转到家。
因为面条的形状一根根整齐,所以2天吃面条,意味着1年都很清爽,健康长寿。同时,也是小姐带着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用面迎接家人,祈求日子过得清爽长久,讨个吉利。
2、回老家。
农历正月初二,很多地方都有回家过年的习惯。
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娘家拜年。
回到娘家的女儿,必须带着要分给孩子们的礼物和压岁钱,还必须在娘家吃午饭。
特别是新婚夫妇,正月初二回娘家,夫妻二人都要在正月初二一大早回娘家,这一点很重要。
3、供奉大黑神
这是因为南北文化的差异,一般北方认为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
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很重视在农历初二拜财神,希望通过自己的热心供养,在事业上得到财神的眷顾,让自己的运气变好。
祭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的活鲤鱼等,祈愿今年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