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传统风俗,秋天的民俗
参考 会员推荐 发布:2024-02-07秋天传统风俗目录
立秋除了“啃秋”还有哪些习俗?
秋天的民俗
立秋除了“啃秋”还有哪些习俗?
触摸秋天。
夏历的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这天晚上,结了婚还没有孩子的女人在小姑和其他女人的陪同下,在田地的瓜棚和豆棚下,暗中摸索着采摘瓜豆。
俗话说摸南瓜,容易生男孩;摸扁豆,容易生女孩;摸一摸白芸豆会很吉利,除了生女孩以外还会变老。
按照传统风俗,晚上瓜豆由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备。
嫂子回家再晚,家长也不许责备。
这一习俗在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在民间流传。
贴秋膘
民间在立秋之日称人,与立夏之时比较体重。
一到夏天,本来就没有食欲,饮食也很清淡,所以两三个月后体重就会减轻。
随着秋风的袭来,食欲大增,为了补偿夏天的损失,想要吃一些好的东西,补充一点营养的方法是\\“肥\\”:立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肉如红烧肉、烤肉等\\“肥\\”是。
啃秋
“啃食秋”,根据地方的不同也称为“啃食秋”。
天津讲究立秋之日吃西瓜、香瓜,称为“嚼秋”。意味着夏天的酷热,一到立秋,就咬着它不放。
据说在江苏等地,立秋之日吃西瓜“嚼秋”,就不会长秋痱子了。
在浙江等地,人们认为秋日取西瓜配烧酒食用可以防治疟疾。
城里人在立秋当天买西瓜回家,全家一起啃,也就是啃秋天。
秋社
秋社原本是在秋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定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由于收割已经结束,官员和百姓都在这一天祭祀神灵并答谢。
宋时秋社有吃饼、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唐韩偓‘呃’的诗“这身愿作你多少,秋社归时回家。
有些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习俗。
秋天的民俗
古爱英秋祭民俗“入国听俗”,民俗、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节日风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