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独特风俗习惯,温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参考 知识库 日期: 2024-02-04 22时温州独特风俗习惯目录
温州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温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浙江温州的风俗有哪些?
温州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1.芥末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末饭的习俗,据说可以防疥癣。
《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的佐料有肉丝、香菇丝、虾干等。
2.吃巧食:每逢七夕有吃“巧食”的习俗。
“巧食”是在米粉中掺入红糖,沾上芝麻做成的,有舌头的形状、手指的形状等。
晚上把“巧食”扔在瓦背上,以报鹊桥之功,并报喜于人间。
3.三朝:结婚和分娩的第三天称为“三朝”。
后者俗称“三日儿”。
洗生婆用“三朝”给婴儿洗衣服,检查脐带痕迹。
奶奶家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饼和四季衣物。
主家会给洗生婆和女客敬酒。
4.街挡福:温州市内每年从农历二月初一的康乐坊开始,到三月十五的五马街为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被称为“挡福”,是地方的传统节日。
在街道遮福举行的日通衢区搭红楼、辟花门、搭斗篷、吊灯笼,气氛热烈。
街头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踩高跷、猜灯谜等多种娱乐活动。
灯火辉煌,琴弦齐鸣,城门大开,任凭出入,夜已深。
第二天,街上又举行街福活动。
5.五月忌:阴历五月,阴雨天多,衣服和物品容易发霉变质,田地也容易遭受虫害。五月被认为诸事不吉,被称为“恶月”,采取不结婚、不盖房子、不堆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方法。
参考资料:
温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温州人过春节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
1、贴春联。
除夕那天,各家的大门、柱子和房窗两侧都用红纸贴春联,俗称“门对”。
门楣上贴着“横批”四字,一扇门上贴着“大吉”二字。
在正房、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等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多是祈求平安吉祥和各行各业的丰收。
2、分岁酒。
分岁酒是为了讨个吉利。
在一般的酒席上,用朱红高脚的红茶碗盛十种冷盘,称为“十全”。
其中,除鸡、肉外,还有花生、柑橘、鲤鱼、豆腐等,每碗必有一枚切成薄片的圆胡萝卜头套在顶端,以示出彩。
3、打开大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争相“开门放炮”,全城一片鞭炮声,象征着送旧迎新和迎富,俗称“迎新”。
浙江温州的风俗有哪些?
如下所示。
1、挡街福
在街道遮福举行的日通衢区搭红楼、辟花门、搭斗篷、吊灯笼,气氛热烈。
街头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踩高脚等一些集各种娱乐活动于一身的娱乐活动。
灯火辉煌,琴弦齐鸣,城门大开,任凭出入,夜已深。
第二天,街上又举行街福活动。
2、二月二号吃高菜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这样可以防止生。
从小就常听长辈说,那天不吃高芥菜饭脑子会坏掉。
3、过年吃“分岁酒”。
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叫\\\" \\\"。
过去,酒席上要放10个红脚高高的红碗,称为“十全”。
里面除了鸡、肉之外,还必须放花生(结子)、柑橘类水果(大吉)、豆腐(打扫屋子)等。而且,每一杯都必须在顶端盖上一片切得很薄的圆形红色,加以点缀。
4 .女孩出嫁后要分
一般来说,赠送大的一个,插上彩球,装入玻璃匣,摆放在新家。小的,女方根据亲戚人数,赠送几个亲戚。
5、正月初一放门炮
正月初一全城轰鸣,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争相“开门放炮”,全城一片鞭炮声,象征送旧迎新和迎富,俗称“迎新”应。